疫情@疫情下如何释放体育育人力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 使全国青少年学生都转入居家网课学习中 。 与此同时 , 在疫情防控中 , 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也逐渐从学校渗透到社区 , 融入到家庭 。 宅家运动增强体质、助力疫情防控的功能作用得到凸显 。
我们不禁思考 , 体育除了具有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核心功能外 , 是否还因疫情出现给青少年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带来一些反思?如何将这些主题教育融入到体育教育和教学过程中 , 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过程中理解、感知这类主题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增强体质并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毫无疑问 , 发挥体育的力量意义重大 。
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而言 , 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或治疗方法 , 通常都是给予支持治疗 , 让患者增强免疫力从而自愈 。 这与体育锻炼的作用相似 , 体育锻炼的目的是通过强身健体 , 增进体质健康 , 进而达到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提升防病抗病能力的目的 。
医学研究表明 , 适量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心肺机能和免疫机能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中指出 , 科学运动可以强身健体 , 促进心理健康 。
当前广大中小学生将线下学习搬到了线上学习 。 从体育视角看 , 需要处理好三个关键问题:一是长时间宅家造成的久坐不动、体力活动不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 二是花样繁多的各色打卡以及长时间上网视力受影响等问题 。 三是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 。 同时 , 疫情期间 , 儿童青少年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 , 亟须排解和调适 。
针对上述问题 , 可以尝试从体育的视角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 。
当务之急是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身融入大健康教育治理格局 。 一是创建环境支持氛围 。 通过学校制定科学化的青少年运动处方 , 形成家校社会合力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氛围和环境 。
二是放大健身功能效应 。 以健身锻炼提高青少年免疫力为核心 , 融入健身文化教育 , 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行为的前提是强化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 从疫情时期的居家健身锻炼逐渐过渡到“后疫情时代”的社区健身锻炼再到校园健身锻炼 , 借助健身功能辐射文化、教育功能 , 以此体现体育锻炼的连续性 。
三是促进不同教育的深度融合 。 通过顶层设计将体质健康教育纳入到健康教育的范畴 , 实现互通互融的大健康格局 。
构建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的“体育方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健康素养水平作为重要指标 , 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 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 , 根据不同人群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 , 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 强化健康素养的实现 。
筑牢青少年的公共卫生防控根基 , 将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素养教育结合起来 , 把治理优势转化为防控效能 。 一个具备健康素养的青少年应该掌握有关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 。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 , 我国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为15.58% , 处于较低水平 。 而国外研究证实 , 健康素养水平对青少年的某些健康相关态度和观念具有显著影响 , 提高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迫在眉睫 。
加强健康教育是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的必由之路 。 家庭作为群防群治最小单元 , 通过家长向青少年普及新冠肺炎传染病相关知识、生理卫生常识、个人卫生习惯、科学居家锻炼等内容 , 进而达到通过健康教育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的初衷 。
【疫情@疫情下如何释放体育育人力量】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的“体育方案”包括:一要重视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健康素养的作用及其促进机制 , 以体育为载体 , 达到强化健康素养中科学运动的要求 。 二要在校园体育中实施“整体行动” , 将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学课程中 , 双轨并行协同推进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 。 三要开足开齐体育课 , 建立以学生健康素养为导向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机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