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疫情下如何释放体育育人力量( 二 )


发挥学校体育融入生命教育的载体作用
生命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 , 是帮助广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 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 它是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关怀学生的生命进程 , 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三种和谐关系 。
此次疫情防控是对当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检验与审视 , 生命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说教 , 而是在整合知情意行基础上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 青少年作为全人类全周期发展的重要生命阶段 , 应当在疫情防控过程中 , 注重引领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当前 , 不少青少年学生在做到不出家门、居家学习的同时 , 充分发挥自身特长 , 运用书法、绘画、诗歌等多种方式抒发对一线医护人员和防控人员的敬意 , 体现了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 生命教育中所蕴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都在抗疫这场特殊战斗中得到体现 。 在描述抗疫精神图谱的同时 , 帮助青少年养成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习惯 , 是回应生命教育的时代诉求 。
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是未来的必然取向 , 即将体育纳入到生命教育的范畴 。 此次疫情 , 更能让教育工作者体会到体育就是对生命和健康的教育 , “后疫情时代”体育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地位和使命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 当前 , 生命教育在体育教育中存在缺位现象 , 即以体育锻炼促进体质健康为导向的体育教育思想下 , 忽视了个体差异性生命意识的培育与引领 。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 , “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 , 健全学生人格品质 , 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 。
无论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还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 理应贯彻“生命为基”的教育理念 。 具体到学校体育方面 , 体育课、大课间操、课外锻炼、学校运动会等形式都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首先 , 通过体育课上的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 , 加强学生对于生命力的感悟与理解 。 开展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 , 加强学生的拼搏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和承受挫折、失败等精神生命方面的培养 。
其次 , 强化体育政策的配套实施细则 , 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 。 如在游泳课程设置中注入生命教育的成分 , 既能让青少年通过身体练习感知自我生命的存在 , 又能通过救生技能的学习 , 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
最后 , 建立“体育教育+”的长效机制 , 以提升体育教育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力度 , 切实把生命教育内涵化融入到学校体育中 , 让“生命在于运动”的主旋律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 。
大疫当前 , 当以教育为引领 , 举全社会之力 , 补齐短板 , 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 发挥好“体育在场”的效能 。 大疫如大考 , 只有把促进学生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努力呵护孩子们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 才能答好“强国必先强种 , 强种必先强身”的体育答卷 。
(王家宏 董宏 作者单位:王家宏 苏州大学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董宏 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