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日错误史观源起“终战诏书”

追根溯源 , “战争史观”来源《终战诏书》 。 在有关“大东亚战争”进程的如此表述中 ,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10年间的日本侵华战争和所有暴行被一笔抹杀;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内在逻辑关联 , 也随之消失不见 。
2015年 , 时值《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70周年 。 前者是日本军国主义武力崛起的第一个巨大的侵略“成果” , “大日本帝国”因此而崭露头角于国际舞台;后者为日本军国主义战败投降的自供状 , 帝国崩溃的告白书 。 从1895~1945年 , 两者之间相距的50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荼毒东亚、危害世界和平 , 从骤兴到速亡的半个世纪 。
「日本」专家:日错误史观源起“终战诏书”
文章图片

日本终战诏书
《马关条约》:日本武力崛起的关键一步
众所周知 , 19世纪70年代 , 在构筑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过程中 , 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 , 强权政治规则畅行无阻 。 欧美舶来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 与武士阶级好勇斗狠、以强凌弱、热衷扩张的习性一拍即合 , 激活了因丰臣秀吉侵朝失败、德川幕府实行锁国而沉睡200余年的军国主义思绪 。
1868年 , 明治政府成立确定以“与万国对峙”为国家最高目标 , 全力推行以“富国强兵”为主体的近代化政策 , 展开全方位的改革 。 经过20余年的苦练内功 , 日本搭上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末班车 , 成为东亚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 。
在这一过程中 , 源自武士阶级冲破岛国狭隘空间、用兵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的传统侵略精神冲动 , 经欧美强权政治规则的升华 , 演化成损邻自肥的“脱亚入欧”方针 , 并在1890年上升为近代对外扩张的总方针“大陆政策” 。 幕末日本的“皇国论”“国体论”“皇化世界论”和明治政府“海外雄飞论”“主权线-利益线论”“日本亚洲盟主论”“大亚细亚主义”等侵略思想斑驳杂陈 , 随着“大陆政策”的推行而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每个角落 。 近代欧美炮舰冲击激活日本武士传统的侵略思想 , 军事立国方针与歪理成堆的思想杂烩沆瀣一气 , 构成日本军国主义成长时期的基本特征 。
【「日本」专家:日错误史观源起“终战诏书”】蓄谋已久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军国主义崛起的重要标志 , 《马关条约》则为日本殖民帝国的建立投放了第一块奠基石 。 1894年6月 , 日本借口敦促“朝鲜改革” , 大量增兵朝鲜半岛;7月在签订《日英通商航海条约》、取得英国的外交支持后 , 日本联合舰队袭击中国运兵船、陆军混成旅攻击牙山中国驻军 , 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 凭借优于清朝的制度建设、动员体制、陆海军装备和欧美列强拉偏架的有利时机 , 日本的军事冒险得手 。 1895年4月 , 迫使清廷签订《马关条约》 , 在朝鲜“独立”的幌子下 , 对俄展开激烈争夺;割地台湾和澎湖列岛 , 劫掠中国赔款2.3亿两库平银 , 将扩张殖民权益的触角伸向中国内地 。 《马关条约》的签订 , 标志着日本迈出武力崛起的关键一步 。
为报复俄国“三国干涉还辽”之仇 , 更为了独霸朝鲜半岛、觊觎中国东北 , 明治政府将中国赔款的20%用于陆军由6个师团增至12个师团的扩军 ,42%用于军舰总吨位从5万吨增至25万吨的海军扩军;兴办国营八幡制铁 , 补贴三菱造船所、川崎造船所等财阀军工企业 ,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现代化武器装备 。 铁路、矿山、纺织等行业的各种开发项目竞相上马 , 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 。 以扩军备战为动力 , 日本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
通过这次以“帝国”名义对外发动的首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 皇室财产倍增 , 身为“皇军”的军人社会地位提升 。 “帝国”意识不胫而走 , “脱亚入欧”的“优等生”观念和蔑视中国人的种族优越论甚嚣尘上 。 急剧膨胀的大国意识 , 与“忠君爱国”思想教育互为表里 , 迷信武力的“武运长久”成了炫耀“国威”的咒语 , 军国主义思潮泛滥 。 总之 , 以甲午战争和马关缔约为标志 , 日本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沿着武力崛起、军事优先的轨道展开运营 , 走上军国主义不归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