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知青」学陆游又稍欠才情,虽为诗坛领袖却少为人知,学苏东坡他难有潇洒( 二 )


查慎行初名嗣琏 , 在北京时 , 他去给洪升的新作《长生殿》捧场 , 适逢皇后忌日 , 在这敏感之时唱大戏 , 实属“大不敬” , 于是 , 他同一众高官人等 , 惨遭革职罢黜之祸 , 这便是轰动一时的“国恤张乐”事件 。
「青林知青」学陆游又稍欠才情,虽为诗坛领袖却少为人知,学苏东坡他难有潇洒
文章图片
“可怜一曲《长生殿》 , 断送功名到白头” , 他被驱逐回籍 , 原来的功名自是没有了 , 他从此改名为查慎行 , 取修身慎行之意 , 也是同往事的告别及对自己今后的警戒 。
好在他诗名远播 , 十几年后 , 乘着康熙东巡 , 在大学士陈廷敬的举荐下 , 随驾返京 , 入值南书房 。
能在南书房当差 , 那是何等荣耀之事 , 但作为一个没出身之人 , 总归不是个事儿 , 于是 , 越明年 , 被赐进士出身 , 特授翰林院编修 。
对这个出身 , 史上有不同的见解 , 因为查慎行于史无传 , 所以很多事都不甚清楚 , 他这出身究竟是自己考的 , 还是皇帝特赐 , 也有争议 , 不过 , 我认为应该是皇帝赏赐的 , 因为在野史中 , 一般都称其为“举进士” 。
康熙皇帝对查慎行是相当地看重 , 多次让他随驾巡游 , 记述当地的风土人情 , 还特书“敬业堂”的匾额赐与他 , 所以 , 他在京的时候 , 那可称为“沐恩甚浓” 。
直到十年后“乞休归里” , 晚年居于“初白庵” , 潜心著述 , 故后人尊为查初白 。
「青林知青」学陆游又稍欠才情,虽为诗坛领袖却少为人知,学苏东坡他难有潇洒
文章图片
查慎行与弟弟查嗣庭
本来这闲适的日子过得很惬意 , 不料 , 在归乡的又十几年后 , 他那好日子便戛然而止 , 因为 , 清朝四大文字狱之一的“查嗣庭试题案”发生了 。
此案说来复杂但却也搞笑 , 如果用最简单 , 最不负责任的说法 , 就是当时查嗣庭为乡试教官 , 出题为诗经中的“维民所止” , 因“维”“止”二字被人告为雍正去头 , 于是 , 雍正借题发挥 , 大开杀戒 , 杀人无数 。
作为远在江南的查慎行也以家长失教获罪 , 被锁拿进京 , 也许是雍正觉得此案太过牵强 , 也许是觉得这查慎行自来都很端谨 , 所以 , 对他网开一面 , 于第二年准其回乡 , 但查慎行受此一惊 , 心力交瘁 , 回乡两个月后便辞世了 。
查慎行的诗主要是学苏东坡和陆游 , 赵翼《瓯北诗话》认为:“梅村后 , 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 , 实难其人 。 惟查初白才气开展 , 工力纯熟 , 要其功力之深 , 则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 ”
其实 , 平心而论 , 这查慎行现在能欣赏的人并不多 , 诗词界往往都有着这样的怪圈 , 专家推崇的 , 民众却不买账 , 查慎行的诗便是如此 , 欣赏他的仅局限于高层大佬 , 即使是资深的诗词爱好者 , 也很难得能背诵他的一首诗词 , 当然 , 那首教科书中的《舟夜书所见》除外 。
「青林知青」学陆游又稍欠才情,虽为诗坛领袖却少为人知,学苏东坡他难有潇洒
文章图片
几重帘幕几重茵 , 深掩纱窗净少尘;
鸽炭焰红寒渐减 , 鹊炉灰白暖初匀;
三冬不纳冰霜气 , 一室能回天地春;
应念五更骑马出 , 铜街已有趁朝人 。
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 , 他也能写得如此地韵味十足 , 不就是一个烤火炉嘛 , 至于用这大的心思去歌咏?但是 , 从这点滴之中可以看出 , 他真是以东坡为师 , 坡老连洗澡搓个揹都能入诗 , 这火炉带来一室暧 , 在查慎行眼中 , 就更具诗意了 。
取意如东坡 , 这写法上还真有些放翁的笔调 , 当然 , 他缺乏陆游在平淡中的旨趣 , 写不出“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唯美 , 也不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哲理 。
这是诗力所限 , 也是时代风格使之然 , 宋诗中的“理” , 既是特征 , 亦是难以企及的高峰;但这首诗中体现的温暖和喜悦 , 却也不是一般人能描述得出的 , 也算是情景诗中的极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