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中怎样保护受助者的尊严

2012年9月彝良地震,我跟着中国生命关爱协会一起去到昭彝(昭通到彝良)公路边上一个集中安置区做了一个医疗点,一开始还清清静静,每天就给灾民们包扎一下伤口、开点感冒发烧头疼拉肚子的药,后来因为占了顺路的便宜,安置点每天都不断有救灾物资涌入,变得非常热闹。反观其他偏远的深山里面,震后半个月全村只有3顶帐篷(雄块村)……有一天天下着小雨,我正在跟一个小朋友量体温,突然听到外面锣鼓齐鸣,放好体温计嘱咐孩子母亲注意不要掉出来后我出去一看,一群小朋友在高喊“感谢xxxxx 的帮助”,然后看到了王老吉(对,老子就是要点你的名字,你来咬我啊)的车喝一堆保健品,所谓的领导比划着剪刀手跟一群人合影后开着车一溜烟就走了。我当时恨不得朝着远去的车扔石头!这些人,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受助者的需求,而是自己的道德满足感。
■网友的回复
客观的看问题 不要抱着同情心去做 我的经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不让他们感到你同情他们 在怜悯他们
■网友的回复
慈善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也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标榜自己的善行,慈善更应该关注受助者的心理和对社会的意义,否则两头不落好,捐助者觉得心塞,捐了爱心连句好话都没有,甚至出现楼主遇到的索捐,同时受捐者却在人格和心理上造成了扭曲和伤害,而这种扭曲和伤害恰恰是行善者造成的,这简直就是慈善界最大的悲剧。慈善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我有能力帮到别人而高兴,还是因为需要的人得到了帮助而高兴,如果我们的出发点不对,难免让路走歪。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公平交易的方式来进行一种非慈善性质的“慈善”,给农民合理的收益,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合理收益,我们得到了我们需要的食品安全,他们得到了尊重和合理的收益,这样双方都会对生活有更多的憧憬和信心。以公平交易的方式来提升贫困者收入,我并不将此定义为慈善,我认为这更是一种公益行为。我常和农民说,不是我在帮助你们,是你们自己的勤劳和良心帮助了你们自己,你们愿意种植养殖放心农产品,所以我用合理的价格采购了你们的农产品,仅此而已,谁都不欠谁的。
■网友的回复
拍这些照片的原因是什么?基本是为了宣传,企业形象,个人朋友圈宣传等。而这些宣传背后隐藏的需求是企业和个人对“道德消费”的渴望,企业有一些是为了形象宣传,有一些是完成相关部门设立的社会指标;个人是满足自己的爱心渴望,并且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与认可。然后由于捐赠者有这些需求,公益组织从业者选择了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才能得到捐款,并以此为宣传点得到更多的捐款,因此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一个现象。
题主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也提到了这个现象中不好的一面,其实这个现象也有一定的好多 方面,可以看到善款的去向,判定项目的真实与否以及扩大公益的宣传面。不过我认为弊大于利的,这样的项目的确会影响守住对象的心理变化,有一些孩子或者成人会觉得“无地自容”。不过题主提到的一些对“输血”的依赖的情况更多的是因为资源的过渡投入和并无按照真实需求出发而造成的。
那么解决起来我认为可以有两个途径:第一,公益从业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公益从业者从人到机构可以让捐赠者信赖,专业性得到认可,也就可以不用这种照片来取得对方的相信。当然,有一些机构已经在这样做了,中和点的做法是对儿童进行打码处理,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受助对象的隐私和肖像权。第二,就是捐赠人的管理与培训。这个就需要较强的和捐赠人沟通的能力,只有足够多的捐赠人对这些照片并不那么需要的时候,才可以让这些现象越来越少。这自然也要机构自身管理的提升,不再用这些照片去吸引捐赠,扩大传播,提升传播方法和手段,和捐赠人保持粘性。
以上,个人愚见。
■网友的回复
如果你能良心不安,甚至于失眠的话,请收下我的敬意——膝盖就算了!
公益活动中如何保护受助者的尊严?
以现在的公益认识和我们社会的发展水平:难,非常难!
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贫困、弱势群体的福利保障得到加强和提高,不需要社会救济,政府提供的保障水平就可以让他们生活得比较好。他们不需要感谢任何人。
二、当我们捐助人不再认为一对一捐助,或者亲眼看到才相信而只凭着自己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民族的责任感而捐赠的时候;
【公益活动中怎样保护受助者的尊严】 三、只有当我们公益组织不再藉藉苟活于机构做大做强,而是渴望对这个社会和这个世界有所积极影响和贡献而更注重于人的发展的时候;
四、只有社会的透明监督更加完善,公益组织运作更为规范的时候。
而在目前这个阶段这个水平,你很难保护他们的尊严。穷人有尊严吗?我们都不敢承认穷人没有尊严,因为这是政治正确。但是实际上穷人是没有尊严的,我在专栏中写的,某公益基金会的某明星夫妻到云南探访,这个机构2018年4月12日发出来的公众号文章,20多张照片都是以这对资助人夫妇为中心的:他们发资助款给孩子的、他们与孩子一起合影的、他们、他们......,看了这个活动报道,我只想说,请停止你们的表演!
我现在积极回答所有邀请我回答的有关公益的问题,就在于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公益,了解和支持我对公益的观点和批评,让我们不在满足于做公益就是希望看到钱亲子发到受资助者手里,不是发物质一定要跟他们一起合影面对镜头微笑.....
做好的公益,而不是好的慈善。
保持敬畏,方始行善 - 叶千山的文章 - http://zhuanlan.zhihu.com/p/35679320
■网友的回复
谢邀!这块问题在我做公益时确实疏忽考虑了,楼主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对此保持什么态度暂时无法给予回复!如在下次继续捐助时,再刻意的征询下受助者意见,虽说一直在拍照时会和受助者提前告知,但是问题远没有楼主考虑的这么深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