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东方红唱响50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 题:一曲东方红唱响50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
4月24日是第5个中国航天日 。50年前的今天,中国用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拉开了中华民族进军太空的序幕 。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轨运行 。在天气晴好的日子,不少天文爱好者还可以拍摄到这颗卫星经过祖国上空的照片 。
【一曲东方红唱响50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1957年,苏联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次年,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1965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研制计划正式开始实施,任务代号“651工程” 。
“上得去、抓得住、听得着、看得见,是中国确定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方案时中央领导的批示要求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说 。
那时,科研人员咬牙坚持、艰难攻关,攻克了火箭级间连接与分离技术、末级火箭观测裙设计等一系列技术和工艺难关,并在跟踪测轨技术、信号传送方式、热控制技术等方面超过了其他国家的首颗卫星 。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随着操纵员按下红色点火按钮,“长征一号”火箭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直冲苍穹 。卫星按设计要求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一曲嘹亮的《东方红》响彻寰宇 。
那次发射,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把卫星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从此进入太空时代 。据老航天人回忆,首次出场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虽然只获得进入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五个席位,但运载能力位居世界第三,仅落后于苏、美 。“东方红一号”卫星从出生起便站在了高起点——卫星总重173公斤,超过前四个国家发射第一颗卫星的重量之和 。
回忆往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韧感慨说道:“东方红一号卫星上没用一个外国的元器件,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一举打破了前苏联、欧美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 。
一曲《东方红》,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发射,使中国初步形成“人造卫星+运载火箭”比较完整配套的科研生产体系,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此为起点,“北斗”指路、“嫦娥”问月、“天宫”览胜……中国航天事业的脚步未曾停歇 。
时至今日,中国已成功发射“风云”“高分”“资源”等系列遥感卫星,初步构建起稳定运行的中国卫星遥感体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风云四号卫星总设计师董瑶海介绍称:“中国航天人用2代4型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气象卫星发展之路,促成了气象卫星中、美、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
如果从北斗二号首颗星起算,中国已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今年还将发射最后1颗北斗卫星,完成北斗三号全球星座组网部署 。“现在北斗三号工程最后一颗卫星——GEO-3已经运到发射场,做最后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说 。
50年来,以“东方红”品牌为代表的通信卫星平台,在历经东二、东三、东四、东五四代卫星平台的发展后,技术不断突破,实现了指数级的能力跃升 。中国自主研制了17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实施300余次发射,将5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成功率达96%,可靠性、安全性和入轨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50年来,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推进剂在轨补加等重大技术的国家之一 。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中国进入探索深空宇宙奥秘的新时代 。
从首颗人造卫星到一箭多星,从无人试验飞船到航天员太空出舱,从探测器绕月飞行到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正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大步迈进 。2020年,北斗三号有望实现全球组网、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将拉开序幕、火星探测提上日程,中国航天正奔赴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
推荐阅读
- 桑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珠海路街道离退休干部唱响时代“战歌”
- #短信#六一儿童节问候短信祝福语集锦 来哼一曲童年的歌谣
- 50年再回首:揭秘“东方红一号”里的中国故事
- 【东方红一号】50年再回首:揭秘“东方红一号”里的中国故事
- 「从“东方红”到“天问”」从“东方红”到“天问” 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新“长征”
- 从“东方红”到“天问” 中国航天迈向深空新“长征”
-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首个云上展览“永远的东方红”
- #中国进入太空50年:“东方红一号”的无形力量#中国进入太空50年:“东方红一号”的无形力量
- 智利被指制定独特抗疫计划 专家:还不到唱响胜利之歌时
- 「东方红」一曲东方红唱响50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