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为何宋朝会出现党争?皇帝的放任、地域差距和科考扩大是主要原因( 四 )


宋真宗时期 , 四川人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 , 真宗又把非歧视南方人、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 。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 , 宋真宗直接说破 , “且要各异论相搅 , 即各不敢为非 。”
“异论相搅”的内容与用意 , 说白了 , 就是皇帝要有意地挑动群众斗群众 , 让政见相左、各不相容乃至怀有宿怨的大臣共处一朝 , 使之天天吵架打架甚至以命相博 , 以便达到消除在帝国内部任何潜在威胁的目的 。而“异论相搅” , 正是与文人治国一样 , 是宋朝的祖宗之法 。也就是说 , 党争固然不为统治者所乐见 , 但统治者采取的鼓励放任各派大臣互相攻击牵制的做法 , 是宋朝出现党争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
本来宋朝有南方人不能做宰相的传统 , 但是在南方经济文化获得突飞猛进发展之后 , 南方人做宰相的越来越多了 。被寇准看不起的四川人王钦若 , 如主张变法的江西人王安石 , 一生悠游富贵的宰相词人晏殊等 , 斗做过帝国的宰相 。
但南方人整体的政治待遇仍然不高 , 在南方人眼里 , 北方人政治上的待遇比自己优厚 , 而在北人眼中 , 则是南人在政治上势力日广 , 威胁在增大 。因此 , 相对位于底层的南方人求变 , 而相对属于中产阶级的北方人求稳 , 所以 , 在变法派中 , 南方人士居多 , 北方人士为少;保守派中 , 北方人士居多 , 南方人士为少 。因此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新旧党之争 , 事实上就是南方与北方的观念之争 。
形成党争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 是宋朝科举考试规模的扩大 。在宋太祖一代 , 每一届科举考试录取人数不过几十人 , 而到了宋太宗一代 , 科举考试的规模越来越大 , 每一届录取的进士多达上千人 。而这些同一年考取的进士 , 因为是同学关系 , 自然容易形成亲密的关系 , 进而形成同党 。
宋太祖虽然禁止举子与知贡举者以“座主”、“门生”相称 , 但并没有禁止同榜进士以“同年”相称 , 而且还恢复了唐代“曲江宴饮 , 雁塔留名”的传统 , 让新科进士得以订同年之谊 。新科进士们除了登科后举行集会外 , 还编印通讯录 , 在进入权力系统之后 , 互相以诗文相会 , 把酒言欢 , 没事搞个同学会 , 提拔一对是一对 , 这种同年进士诗酒文会的风俗 , 从北宋初延续到南宋末 , 一直到到现在 , 历久弥新 。
党争 , 既有皇帝的挑动群众斗群众的主观原因 , 也有南北方文化的冲突、科举考试规模扩大等客观原因 , 这与帝国的统治者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 但在制度设计上的漏洞 , 让党争一直是帝国一道惨烈的风景 。
【『地域』为何宋朝会出现党争?皇帝的放任、地域差距和科考扩大是主要原因】宋朝的党争带来的严重后果 ,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皇权的扩大与相权的扩大 。当皇帝比较聪明有手腕的时候 , 他可以游刃有余地控制两派的党争 , 比如宋太宗就相当轻松地打击了赵普、赵昌言的党争 , 但是当帝国皇帝能力呈现出递减的态势 , 就会出现宰相的权力做大的现象 , 在南宋一代 , 大奸相秦桧的权倾朝野 , 就是明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