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阁居士」波罗的海与“瑞典湖”:北方战争中的俄国和力挽狂澜的彼得大帝
1700——1721年北方战争是俄国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的一场长达21年之久的大战 。 此战之前 , 俄国也为取得一个出海口发动过战争 , 但战争的结果并不理想 。 因此即位之初的彼得一世继承了前人的遗志 , 继续寻找出海口 , 企图从南方突破 , 遭到失败 。 最终俄国能向北欧强国瑞典发出挑战 , 并为战胜了瑞典 , 创造了对俄国有利的外部环境 。
17世纪末叶的瑞典是波罗的海一霸 。 它占据了卡累利阿、因格里亚、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 , 几乎侵占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全部领土 。 当时瑞典人称波罗的海为“瑞典湖” 。 同时 , 俄、瑞双方力量对比 , 特别是军事力量对比瑞典占有明显的优势 。 当时瑞典的陆军有14.4万人 , 还有强大的海军 。 面对如此情形 , 俄国却战胜瑞典 , 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
本文插图
波罗的海一、彼得大帝是俄国战胜瑞典的关键人物
1689年年仅17岁的彼得一世依靠禁卫军的帮助发动政变 , 软禁了与他发生权力之争的姐姐和兄长 , 宣布亲政 。 同时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沙皇也意识到 , 此时的欧洲列强正满载着航海大发现的丰厚收益 , 步入经济和工业飞速发展的时代 。 相比之下 , 俄国无论在经济、政治 , 还是军事、文化方面都已远远落在后面 , 还经常遭到波兰、土耳其等强邻的袭扰 。
在彼得看来 , 内陆国家的现实是制约俄国崛起的根本因素 , 因为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 导致经济的落后 。 要改变这种现实 , 就必须首先打通出海口;还要建立强大的军队 , 与寻求更多的欧洲盟友以减小阻力;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 就必须接触西方、学习西方 。 可以说彼得一世是俄国发展道路上的关键人物 , 不论是派遣使者去欧洲访问 , 还是之后在出访欧洲时能够根据时局的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的外交方向 , 都足以说明彼得一世为后来的北方战争作积极的做准备 。
本文插图
彼得一世
彼得能够对这些国家制定出不同的外交政策是缘于他亲自参加了出使欧洲的使团活动 , 极近距离地观察了欧洲国家间的不同与嫌隙 , 这让他逐渐改变了一开始制定的反土同盟计划 , 转变为反瑞典的北方同盟 , 并在之后的北方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 分割了瑞典 , 斗垮了波兰强国 , 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帝国 。 彼得就是这样抓住了时机 , 成功地解决了进一步孤立敌人的任务 , 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对付敌手的行动自由 。 二、俄国南下政策转为北上政策
1697年彼得任命列福尔特为大使团团长 , 开始了为期18个月的欧洲之行 。 大使团的首要任务是拉拢英国、丹麦、普鲁士、奥地利和威尼斯结成反土联盟 , 以便利于俄国取得黑海沿岸的出海口 。 由此可见 , 此时对于争夺黑海出海口依然是俄国需要完成的外交目的 。
本文插图
黑海海岸
18世纪初 , 欧洲格局的变化为俄国发动北方战争提供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 当时欧洲国际关系的主旋律是英、法争夺欧洲及海外殖民地霸权 。 英法争霸制约着18世纪欧洲国际关系格局 , 尤其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牵制了英、法、奥对东北欧事务的关注 , 无暇与俄国结成反土联盟 , 这与俄国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 。
18世纪英国对欧洲的均势政策也有利于俄国在东北欧的扩张 。 1700年 , 彼得在“充分估计了对俄国非常有利的欧洲形势后” , 果断地将夺取黑海出海口的战略转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战略 。 说到底俄国的根本目的就是夺得出海口 , 这个出海口是在黑海还是在波罗的海没有根本的差别 , 因为这都在俄国的边界上 。
推荐阅读
- 河边居士|“苟”得住的司马懿,“苟”不住的曹魏
- 战略轰炸机俄战机在黑海和波罗的海上空拦截美战略轰炸机
- 俄战机在黑海和波罗的海上空拦截美战略轰炸机
- 南朝居士|汉宣帝扮猪,终于吃掉了霍光这只大老虎,
- 舰载武器杂志|向西方国家发出警告,俄罗斯开始反击!三大舰队集结波罗的海
- 【波罗的海】反击开始!46艘战舰向海峡集结,三大舰队精锐尽出,美呼吁保持冷静
- 苏联当年苏联为啥非要吞并波罗的海三国?都是英法德惹的祸
- 无心虚云大师与陶冶公居士十二则机锋问答
- 佐航居士莫志生我站在红军湘江战役中的光华铺阻击战旧址,心潮澎湃,敬畏英灵
- 麦田军事观察波兰为何仍想购先进潜艇,到底与谁比拼呢?,波罗的海如一大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