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中性理论和费雪效应分别在啥假定下成立
- 费雪效应就是基于货币中性理论的。根据货币中性,货币供应的增加只会对名义变量产生作用(价格具有完全弹性),如名义利率(i),而实际变量保持不变(r)。- 这只是原始的、最简化了的模型。- 模型中并没有讨论汇率,当然也可以类似分析。wikipedia中有这些一句:\u0026#39;Contrary models assert that, for example, a rise in expected inflation would result in only a smaller rise in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i and thus a decline in the real interest rate r.\u0026#39;这是指短期。以下为解释:r = i - E(π)- 根据泰勒规则,π的反应更大(即拿实际长期数据将i对π进行回归,系数\u0026gt;1并在统计上显著),那么此时r就不再为0了。短期上一般不太显著。- 也就是说,货币供应的增加通常来说不会全部体现在名义变量上(即不是货币中性),而对实际变量,包括GDP、产量(y)也会有所反应。-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货币政策是有意义的原因之一。2.16补充:这是由于当通胀变化时,有许多贷款是使用固定名义利率的,而这些固定的利率是基于预期到的尚未变化的通胀大小而得出,因此名义变量(如名义利率)并不会马上调整。当发生了未预期到的通胀时,实际利率r短期内会下降(i不变,E(r)上升)。
但长期的时候名义利率会根据更新的通胀预期而调整,从而表明费雪效应是个长期的结果。
■网友的回复
不邀自来
首先应该理解货币中性理论与费雪效应分别所指的利率是不同的。前者的主流学说货币数量论认为由于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价格同向增加(虽然这需要时间,所以说是长期嘛),因此长期来看,名义利率和通胀同时增加,实际利率不变(宏观购买力长期稳定),实际产出不变(不受货币多少影响)。而后者则要分时期研究,短期而言,货币供给增加,导致通货膨胀率上升,而价格和预期通货膨胀率不会如此快的做出反应,因此可以看作不变,因此货币购买力其实是上升的,这样一来,社会短期需求和产出会因此增加。而消费需求是有限的,当中期时,价格会因为供需关系调整而抬高,从而产出会回到真实的需求状况下(即自然率),而通胀率+产出增长率=货币供给率,试想产出增长率此时趋近0(因为没有短期的货币增多带来的高购买力,又恢复回之前的供需状况),那么通胀率=货币供给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同时实际利率也回归自然率的条件下(相对不变),名义利率由于通胀率上升,也随之上升。题主认为实际利率上升,是不对的,应该名义利率上升。
--------------------------------小感想---------------------------------------------------
因此费雪定理和货币中性是一致的,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货币政策无用的观点”,但作为古典经济学,自由市场的理想总是建立在长期的盼望上,货币其实存在非中性。凯恩斯那句:‘’从长期看我们都会死‘’,道出了货币政策的短期的实际意义。
【货币中性理论和费雪效应分别在啥假定下成立】
推荐阅读
- 中国愤青多和国家灌输的理论有没有关系
- 饮料都是不健康的吗
- 女生应该咋搭配领结
- 大部分普通人都没有条件进行科学实验来验证学习过的科学理论,那他们为啥还要相信
- 量杯可以用来喝水吗
- 文艺理论考研方向哪些国内大学比较好有没有排名
- 为啥有的人喝完热饮会犯困
- 中药及穴位功能咋被发现的
- 写字干得比较快的中性笔有哪些
- 电影《万物理论》中,霍金的家人和好友都对霍金的行动不便不予理会,这是不是体现了高等教育下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