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非常之策稳就业——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瞭望丨非常之策稳就业——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 三 )


超常规政策如何发力
《瞭望》:应对此次疫情对就业的冲击,我们需要哪些超常规政策稳住就业大局?
蔡昉:应对这次疫情对就业的强烈冲击,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应包含更多超常规措施 。
首先,坚持把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层面 。这就要求把就业状况作为确定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和力度的依据 。城镇调查失业率指标自发布以来,一直保持在5%左右相对稳定的水平 。因此,可以把这个水平看作是就业比较充分的表现 。按照定义,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没有周期性冲击因素;同时也说明经济增长率符合潜在增长能力 。
应对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在按照政府的部署积极推动农民工返城到岗之后,最大限度减小就业损失的着眼点,努力使调查失业率在下半年回到5.5%的期望水平 。
为此,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转向相对扩张或更加积极的水平 。由于财政政策具有更直接瞄准关注对象的特性,预期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和家庭纾困,因而在应对疫情经济冲击中针对性更强,应该居于宏观政策的主要位置 。货币政策与之配合,着眼于帮助政府筹资和企业融资,以及确保这些纾困和救助政策的实施不会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制约 。在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减负的同时,财政还应有特殊的纾困安排 。建设性投资应在坚持补短板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促进中小微企业恢复活力,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就业 。
其次,实施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 。这次就业冲击的特殊之处在于,冲击既来自投资、消费和出口疲软造成的需求侧,也来自开工不足甚至局部产业链条断裂的供给侧 。
因此,需要更加积极地拓展公共就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
一是把扩大社会政策托底范围和促进就业的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近年来我国失业保险金形成较大规模的累计结余,在足额给付保险金以及用于稳企援岗的做法之外,还应将其用于支持农民工返城到岗所需的必要补贴,失业保险的支付范围也要进一步扩大 。
二是通过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等缓解失业风险,通过培训和提供岗位中介提高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匹配度,以减少结构性和摩擦性失业 。
【瞭望丨非常之策稳就业——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瞭望丨非常之策稳就业——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三是通过支持企业实行员工储备,或者政府履行“最后雇主”的功能,安排暂时没有岗位的劳动力进入培训状态,同时提供公益性岗位作为过渡措施 。这样,劳动者在转岗的摩擦期间可以提升技能,降低下一时期遭遇结构性失业冲击的概率 。(《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人员陈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