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变」日本投降前夜:主战派密谋政变围困皇宫

1945年8月14日夜至8月15日 , 在日本政府发出《请降照会》后 , 陆军省和近卫师团少数少壮派参谋人员为中心发动政变 , 企图阻止日本向盟军宣告投降 。 在杀害近卫师团长、伪造其命令调遣近卫步兵第二联队 , 并一度占据了皇宫之后 , 却由于未能说服掌握关键力量的陆军省首脑以及负责关东地区防务的东部军一同参与政变 , 从而导致政变流产 。
事件背景:日本政府决定接受《波茨坦宣言》
1945年8月上旬 ,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失败看起来已无可避免 。 6日 , 广岛遭受原子弹袭击;9日 , 苏联对日宣战 , 紧接着长崎也遭到原子弹袭击 。 在这种情况下 , 日本政府内部支持接受波茨坦宣言的呼声也日益强烈 。
8月9日 , 在皇宫举行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中 , 围绕是否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的问题发生了分歧 。 以首相铃木贯太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外务大臣东乡茂德为一方 , 主张只要盟军能够维持天皇地位(即“国体维持”) , 就可以无条件接受宣言;但以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及军令部长丰田副武为代表的另一方则主张必须附加一些条件(如拒绝盟军进驻 , 自行审判战犯 , 等) 。
「政变」日本投降前夜:主战派密谋政变围困皇宫
文章图片

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的皇居外景 。
9日上午10时 , 会议在僵局中因故中断 。 次日凌晨0时 , 铃木贯太郎召集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的与会者举行有天皇参加的御前会议 。 会议在皇宫内御文库地下室举行 。 在争论继续的情况下 , 铃木提出交由天皇决断(“圣断”)的主张 。 天皇随即表示赞同外相东乡的主张 , 会议遂做出了接受波茨坦宣言的决定 。 这一决定随后通过中立国向同盟国传达 , 其中驻瑞士公使加濑俊一负责通知美国和中国 , 驻瑞典公使冈本季正则负责通知苏联和英国 。
「政变」日本投降前夜:主战派密谋政变围困皇宫
文章图片

政变的主谋者之一畑中健二 。
陆军不稳
御前会议的决定在陆军省许多主张抵抗到底的青年军官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 10日上午在陆军省的会议中 , 青年军官们要求阿南惟几辞职 , 从而逼迫内阁总辞职 , 以达到阻止无条件投降的目的 。 对此阿南以“有不服者 , 请先斩阿南”回绝 。
8月12日凌晨 , 旧金山广播开始播放同盟国方面的对日回复 。 对于回复中的“subject to”一词 , 军队方面翻译为“隶属”一词 , 从而使得译文成为“天皇和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隶属于盟军最高司令官” , 这样一来 , 该回复无疑威胁了所谓“国体” , 从而成为阿南、梅津要求继续战争的理由;而外务省方面则将之译为“受限于” , 即“受限于盟军最高司令官” , 用以反对军方的立场 。 另外 , 对投降决定不满的青年军官则在阿南妹婿竹下正彦带领下 , 再次向阿南提出阻止无条件投降的请求 , 却被阿南以“圣断已下”为由拒绝 。
12日下午的皇族会议上 , 大多数皇室成员(包括原朝鲜王族李垠和李键)都对接受波茨坦公告表示支持 。 但当夜的内阁会议上 , 阿南惟几、内务大臣安倍源基和司法大臣松阪广政仍然坚持反对 , 僵局持续到次日凌晨 。 而13日早间召开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 , 也是在长时间的争论之后才勉强作出了按照天皇意志履行无条件投降的决定 。
阿南回到官邸 , 在官邸等待他的六位青年军官(军事课长荒尾兴功大佐 , 同课课员稻叶正夫中佐、井田正孝中佐 , 军务课员竹下正彦中佐 , 同课课员椎崎二郎中佐、畑中健二少佐)向他提出了下述“兵力动员计划” , 并请求其支持:
动用兵力——东部军及近卫师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