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整理]古籍整理应避免“后出转劣”( 三 )


另外 , 像《瞿昌文〈粤行纪事〉题记》(10-1275)摘抄《粤行纪事》自注及内容;《〈华阳国志〉题记》(10-1302)摘抄《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目录及篇末文字 , 这些文字均不应视为莫氏佚文辑出 。 莫氏有抄录他人著述文字以益学养的习惯 , 海内外所存此类手迹资料甚夥 , 若依沪版标准 , 既辑不胜辑 , 又易生错乱 , 并无多少文献和学术价值 。

[古籍整理]古籍整理应避免“后出转劣”
本文插图

莫友芝著《仿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 资料图片
三、整理粗疏
整理文献 , 特别是辑佚工作 , 必须经过必要的考辨 , 否则整理的质量和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 甚至有害无益 。 沪版的辑佚部分 , 不乏把中华版经辨伪弃去的文字又误辑入集中的例子 。
书札部分:《复袁节帅书》《致袭云书》《致相廷书》《致友人书(年兄足下)》四札(3-288至290) , 系代胡林翼起草的书信底稿 , 不必收 , 若收则须标明“代” 。 《答宋晋书》(3-292)前数句“病已五月 , 神气已去 , 肌肉日减 , 心肺二脉若有若无 , 不绝如缕” , 系代胡氏书 , 后数句则为莫友芝咸丰八年致刘书年信中文字 , 错乱如此 , 难解其故 。
诗文部分:沪版多出中华版数首诗 , 但除一首存疑外 , 俱系误辑 。 《赠渔村先生》(10-1161)系扬州八怪之一高翔的诗 。 《无题》(10-1165)系画家王翚为画卷《溪桥访友》所作之诗 。 《七古阙题二首》(10-1199)亦非莫氏作品 , 因其中“两孙辍课催我游”不符莫氏实际 , 莫氏去世前确曾有两孙 , 但次孙两岁即夭 , 不可能辍课催游 。 文亦缺乏考订 , 《影山草堂图题记》(10-1289)文末署“友芝谨启” , 故中华版收入信札类 , 沪版妄拟标题 , 收入文中 , 非是 。 与之相反 , 沪版咸丰十年秋《致尹耕云信》(3-107) , 末语“友芝识”而非“启” , 实为题跋 。 尤其是《蜀汉庲降都督列传》(10-1304)、《晋宁州刺史列传》(10-1307) , 早见于郑珍、莫友芝编纂的《遵义府志》卷四十七《杂记》(该志已收入《郑珍全集》) , 沪版据《民国都匀县志稿》辑为佚文 , 误甚 。
如果说辨伪正误有一定学术难度 , 那么避免作品重出 , 只要细心即可 , 但沪版做得更加糟糕 。
书信部分:咸丰八年五月《致江炳琳信》(3-79) , 与未系年之《致友人信》(3-290)重出 , 该信《长编》已考非致江炳琳信 。 同治二年正月《致莫祥芝书》(3-133)与同治六年正月《致莫瑶芝书》(3-206)重出 。 同治二年《致友人书》(3-159)与未系年之《致友人书》(3-291)重出 。 同治四年五月《致曾国藩信》(3-175)与同治三年五月《致曾国藩信》(3-162)重出(后者系前者部分内容) 。 同治三年八月《致何敦五书》(3-171)与未系年之《致何敦五书》(3-284)重出 。 同治四年七月《致莫祥芝书》(3-181)与同治七年六月《致莫祥芝书》(3-231)重出 。 同治六年八月《致丁丙书》(3-214)与未系年之《致丁松生书》(3-292)重出 。 同治八年元月《致莫彝孙莫绳孙书》(3-244)与未系年之《致莫彝孙兄弟书》(3-285)重出 。 总共200多封信 , 似不应重出如斯 。
诗文部分:《无题》(10-1197)已见《郘亭遗诗》卷二;《元日闻官军收镇江瓜洲》(10-1200)已见《郘亭遗诗》卷四 。 《滹南和子利韵三首之一》(10-1189)已见《郘亭遗诗》卷六 , 即《补和章子和〈述怀〉三诗兼寄黄子寿》之一 。 《游冷泉归……》二首(10-1179)、《题曾孙公和铁琴拓本》(10-1199)已见《郘亭遗诗》卷八(后者标题中的“曾”应为“晋”) 。 《评曾国藩(残文)》(10-1149)实是书信残稿 , 与同治二年致友人书(3-159)重出 , 辑入文中属误上加误 。
词的重出更令人瞠目 , 第十册所补佚的26首词 , 与第一册重出者达23首;另3首亦早见于中华版 。 匪夷所思的是其中13首词(10-1201至1205)重出不说 , 且多辨识之误 , 如《采桑子》“提笼”误为“提筐” , “耸腕明双玉”误为“举腕期双玉” , 另有不辨字标以空格 , 但重收于第一册的这13首词却和中华版面目酷肖 , 极少误辨和空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