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古诗:风雅百代,遗韵无穷( 二 )


汉代以后 , 文人结合《诗经》和楚辞的形态 , 摒弃了复沓、语助词等民歌因素 , 发展出了五言体诗 。五言体诗算得上是中国诗歌中最为基础性的诗体 , 它充分体现了汉语和汉字的特点和优势 , 形式朴素而整齐 , 给人一种温润含蓄的印象 。更为重要的是 , 它所表达的往往是一些不加修饰的、集体性、时代性的情感 , 因此能够直指人心 。钟嵘《诗品》云:“五言居文词之要 ,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 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 , 穷情写物 , 最为详切者耶!”说明了五言诗在描绘事理、抒发情感方面 , 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后人在五言诗的基础上 , 又发展出七言 。以上皆为古体诗 。
与古体诗相对的是近体诗或格律诗 , 又分为绝句、律诗、长律 , 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 。格律 , 是指从汉语四声出发的声律组合的法则 , 它的目的是使诗读起来声韵起伏有致 , 自然而富于变化 , 形成美妙的音乐效果 。如《宋书·谢灵运传论》所云:“欲使宫羽相变 , 低昂互节 , 若前有浮声 , 则后须切响 。一简之内 , 音韵尽殊;两句之中 , 轻重悉异 。妙达此旨 , 始可言文 。”唐人在此基础上 , 穷尽变化 , 形成多种谱式 , 而规则也趋于谨严 。在格律诗中 , 最为出彩的就是对仗 。对仗追求的是句式和内容的对称 , 尤其追求错落有致中的均衡 。对仗的形态有工对、宽对、流水对、扇面对、借对、当句对、错综对、蜂腰对、偷春对等 。“欲穷千里目 , 更上一层楼”是流水对 , “缈缈巫山女 , 归来七八年 。殷殷湘水曲 , 留在十三弦”是扇面对 , “桃花细逐杨花落 , 黄鸟时兼白鸟飞”是当句对 。这些精美雅致的诗歌形态 , 以及蕴藏其中的丰富细腻而新颖别致的意境 , 是智慧和敏感心灵的结晶 , 是中国形式美学的高峰 。
『中国』中国古诗:风雅百代,遗韵无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生活艺术化”的无限情趣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 诗歌还有更多的用处 。
诗歌因为有感动人心的效果 , 因此被视作推行教化、达至政治认同的最佳手段 。孔子论诗的功用在于“兴、观、群、怨” , 除了“兴”是指感发意志的审美功能外 , “观”指评价社会风俗之盛衰 , “群”指对社会或集体的认同 , “怨”指政治讽刺 。儒家以《诗经》的温柔敦厚之风格 , 界定了士大夫的政治伦理 , 要求在劝诫和批评时 , 怀着关切之心 , 采取委婉迂回的方式 。于是 , 以诗讽谏就成了士大夫的重要政治手段 。如白居易作新乐府诗 , 议论社会现象 , 并希望能够传达给皇帝 , 从而消除政治弊端 。辅助政教 , 成了儒家文人最为普遍的诗歌理想 , 并因此引起了多次诗歌革命 。作诗讽谏 , 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一道独特而优雅的景观 , 也为中国诗歌史增添了一份责任和凝重 。
诗歌和政教的结合 , 模糊了诗人和士大夫的身份 。到了唐代 , 以诗艺高低选拔官员 , 政治生活也变得浪漫起来 。史载朱庆余很得名诗人张籍的赞赏 , 进士考试后 , 朱庆余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态 , 作诗问张籍云:“洞房昨夜停红烛 ,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 画眉深浅入时无?”而张籍作诗回答云:“越女新妆出镜心 , 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 , 一曲菱歌抵万金 。”这段载录 , 可以看做是这个诗歌盛世的政治形态的一个典型个案:功名或政治 , 被包裹在优雅的隐喻中 , 并且被艺术化地执行 。
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一样离不开诗歌 。园林、寺庙、亭台、驿站、石壁……文人墨客的题诗无所不在 , 构成各种雅致的人文景观 , 而诗歌 , 赋予这些景观以精神特质 。同样 , 四时仪节、祭祖祀神、婚丧嫁娶 , 也都有诗歌的参与 。唐代节令诗非常多 ,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清明》和《七夕》等 , 都脍炙人口 。家家户户春节时贴的门联 , 也是诗歌的简化形式 , 它是节日礼仪的一个组成部分 , 是对节日礼仪的文化性界定 。此外 , 古代的悼亡诗、丧葬诗、贺婚诗、祝寿诗等等 , 都是发生在各种人生仪式中 , 或是在模拟仪式的心境中 , 它复活了诗歌最初的昭告天地的神圣功能 , 同时 , 使得仪式本身庄重、典雅 , 而且富有浓郁的审美意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