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佩尔@二战末德军工的回光返照 1944年产品足以装备270个师

1942年2月13日 , 德国航空部大厅内 , 德国三军以及工业界的经济巨头们齐聚一堂 , 迎来了新任帝国军械部部长——经希特勒“钦点”接替托特(刚刚死于一次诡异空难)的阿尔贝特·斯佩尔 。 此时 , 莫斯科前线的德军刚刚经历了空前的惨败 , 喧嚣一时的“闪电战”已全面退潮 。 而在后方 , 对长期战争准备不足的德国战争经济同样前景黯淡 。 会上 , 巨头们承认:由于陆海空三军之间的矛盾和纠葛 , 政出多门的军备生产举步维艰 , 且浪费成风 , 迫切需要一个总揽一切的领导者 。
斯佩尔@二战末德军工的回光返照 1944年产品足以装备270个师
文章图片

那么 , 谁来当这个总头呢?巨头们当然不会把新来的门外汉斯佩尔放在眼里 , 而提出让深受戈林信任的航空部国务秘书米尔希统管一切 。 可是米尔希却没有接这个茬 , 因为这个老滑头深知希特勒与斯佩尔的关系非同一般 。 接着 , “门外汉”斯佩尔第一次站了起来 , 宣布希特勒有话对大家说 。 会议中止 。
2月18日 , 会议再开于艺术研究院会议厅 。 此前 , 希特勒已经公开表态支持斯佩尔 。 多数巨头见风转舵 , 转而附和“元首”的意见 。 最终 , 除海军代表有所保留外 , 众人一致同意授予斯佩尔全权 。 自此 , 德国战时经济步入“斯佩尔时代” 。 斯佩尔 , 这个从没拿过枪的年轻建筑师 , 成为出产成千上万飞机坦克大炮和军火的德国军事工业的大总管 。
斯佩尔@二战末德军工的回光返照 1944年产品足以装备270个师
文章图片

战后 , 西德经济研究所对“斯佩尔时代”如此评价:“这就开始了德国军火工业的新纪元——由于战时环境的迫切需要而掀起了军火工业的真正高涨 。 这种高涨首先是在工业中采取了新的领导方法的结果” 。 这些所谓的新方法包括:吸收年轻血液加入领导部门;由技术专家组成专门委员会和“瑞恩”组织 。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将直接生产军火的企业联为一体 , 形成所谓的“坦克委员会”、“大炮委员会”等等;后者则是间接供应商(如金属加工、电气技术等等)的联合 。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 , “外行”斯佩尔领导下的军工部门的基层实权反而落到了专家的手里 。 但这仅仅解决了生产领域的部分技术问题 , 尚未触及资源和原料分配不善的根本 。 众所周知 , 为了避免激化国内矛盾 , 希特勒和纳粹地方领导人坚持维持较高的消费品生产水平 , 致使分配给军事领域的资源不足 。 虽然德国官方曾在1942年下令限制“非急需消费品”的生产 , 可是企业老板们却不打算错过发财的机会 , 依然坚持大量生产家具、玻璃制品和瓷器等等 。
斯佩尔@二战末德军工的回光返照 1944年产品足以装备270个师
文章图片

1943年9月 , 斯佩尔被任命为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长 , 权限从全国军事经济部门扩大到民用经济部门 。 这就为进一步的通盘解决提供了可能 。 为了停止生产只对“行贿有用”的奢侈家用品 , 看上去文质彬彬的斯佩尔露出了獠牙!1943年10月6日 , 在波茨南召开的“省党部领导大会”上 , 斯佩尔向纳粹高官发出警告:如果各省不能在两周内把民用工厂都转为军用 , 就将遭到严厉惩办(当然是通过希姆莱的部门) 。
斯佩尔@二战末德军工的回光返照 1944年产品足以装备270个师
文章图片

虽然斯佩尔发了狠话 , 却依然无法抵消希特勒和地方高官们维护消费品生产的决心 。 结果 , 从1942年到1943年 , 民用消费指数仅仅从81.5降为80.2 。 如果以1941年消费品生产指数为100 , 则1942年为90 , 1943年为94 , 1944年又是90 。 作为代价 , 1943年 , 军火和军用物资仅占整个德国工业的31.1%;1944年也只有39.8% 。 1943年 , 德国人仅用不到54%的钢材来生产军火(1940年只有49%) 。 同一年 , 用于军工的有色金属也仅占总消费量的38.8%—80.3%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