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历史观」根本不懂什么是春秋时的贵族范儿,笑话宋襄公愚蠢的人( 五 )


「倾听历史观」根本不懂什么是春秋时的贵族范儿,笑话宋襄公愚蠢的人
文章图片
再比如在战斗中不能主动攻击对方的国君 。
在后世敢于“御驾亲征”的帝王 , 大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 值得在青史中大书特书 。 不过在春秋时国君甚至周天子亲自上阵只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 要是出了个不敢、或是没上过战场的胆小鬼才是新闻 , 弄不好屁股底下的宝座都要不保 。
后世兵法中的精髓之一就是“擒贼先擒王” , 而且春秋时上阵的国君(天子)还特别招摇 , 不但站位、服饰、旗帜等特征非常明显 , 连战车都与众不同——主将之车 , 主将居中 , 御者居左 , 这岂不是等于在脑门上贴着几个大字“快来打我”吗?
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就负了重伤 , 最大的可能性是误伤或意外 , 比如中了流矢或翻车之类 , 被主动攻击的可能性很低 。
事实上敢这么干的人极少 。
在繻葛之战中 , 郑国大败周室联军 , 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伤了周桓王的肩膀 。 发现这一情况后 , 郑庄公立刻停止追击 , 并派出使者赴周营慰问天子、表示歉意 。 而且庄公在战后论功行赏时 , “惟祝聃之功不录” , 理由是“射王而录其功 , 人将议我” , 活活把祝聃给气死了 。
「倾听历史观」根本不懂什么是春秋时的贵族范儿,笑话宋襄公愚蠢的人
文章图片
在晋楚鄢陵之战中 , 晋将郤至驾战车在楚军阵中反复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 结果连续三次遇见楚共王 。 郤至非但没有发动攻击 , 而且每次都下车、摘下头盔向楚共王行礼后才离开 。 楚共王非常欣赏这位晋国将军的风度 , 就派人赠送一张弓表示谢意 , 郤至是这样答复的:
“郤至见客 , 免胄承命 , 曰:‘君之外臣至 , 从寡君之戎事 , 以君之灵 , 间蒙甲胄 , 不敢拜命 , 敢告不宁君命之辱 , 为事之故 , 敢肃使者 。 ’三肃使者而退 。 ”(《左传·成公十六年》)
意思是郤至见到使者后先脱去盔甲表示恭敬 , 再听他传达楚王的话 。 然后答复说:外臣郤至奉国君之令作战 , 在战场上身披盔甲不能下拜 , 已经算是失礼 。 承蒙楚王派人问候 , 我实在是愧不敢当 。 因为战斗还没有结束 , 就只好向您的使者行大礼表达心意 。 说完之后 , 郤至对着使者行大礼三次才离开 。
这像不像是天方夜谭?郤至与楚王的礼尚往来放在几百年后会不会被认定为里通外国、图谋不轨?在春秋 , 没人会这样想 , 只会赞赏郤至的知礼、优雅和风度 。
春秋之战的另一个需要严守的规则就是不能过于杀伤 , 尤其不能攻击非武装的平民 。 交战一般以车战的胜负为准 , 败者逃亡无须仓皇 , 胜者追击应适可而止——“五十步笑百步”的成语中其实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 , 让我们看看原文:
“填然鼓之 , 兵刃既接 , 弃甲曳兵而走 。 或百步而后止 , 或五十步而后止 。 以五十步笑百步 , 则何如?”(《孟子·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也就是说两军交战决出胜负以后 , 胜方追击一般以五十步为限 , 顶多到百步必须停止——所以就算是胆小鬼跑到百步也可以放心了 , 虽然要被跑了五十步的同僚嘲笑 。 而我们前边举过的晋楚邲之战的例子中 , 晋军跑出五十步后还能回头调侃楚军 , 也是这个原因 。 一追一逃 , 适可而止 , 战斗就算彻底结束 , 大家可以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 也可以唠唠闲嗑 , 甚至交个朋友 。
「倾听历史观」根本不懂什么是春秋时的贵族范儿,笑话宋襄公愚蠢的人
文章图片
这让后来战场上流行的拖刀计、回马枪情何以堪?
所以像白、韩、李这样的名将或是诸葛、司马这样的智士要是穿越到了春秋 , 保证全无用武之地不说 , 连人品都要遭到质疑 。 而我们今天这些地球人 , 会不会觉得春秋人都是从火星来的?
写在最后:宋襄公或许是假仁假义 , 但说他愚蠢的 , 那是因为不懂春秋 。
其实春秋之战的明规矩、潜规则还有许多 。 只是我太啰嗦 , 篇幅又扯得太长 , 所以只能到此为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