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这是一条物联网新闻!长江回“暖”船先知

新华社南京4月17日电(采访人员陈刚 秦华江)16日,吴淞口货船流量1533艘,超过去年同日的1379艘 。三峡大坝船闸货船流量157艘,超过去年同日的104艘 。
物联网货运船舶定位数据监测发现,全国主要航道船舶流通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船运日渐呈现繁忙景象 。
这是水运逐步回暖的一个信号 。来自12万多艘货运船舶的航行、载货大数据显示,至一季度末,水路货运已超去年同期的八成 。
货船“驶入”互联网
“货船当前在什么位置、航速多少、目的地在哪里、载重情况和历史航行数据,我们都精准掌握 。”江苏物润船联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光辉介绍,在全国沿海、长江、大运河等航线,每隔20至30公里,岸边都安装有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实时接收货船发出的各类数据 。
“通过网络把船舶串联起来”,船上的各类数据通过传感器实时动态采集,汇聚到云端的大数据中心,形成了“船联网” 。
“8年前我们开始启动这项工作,目前已经链接了全国12万多艘货船,也存储了8年来的航行数据 。”朱光辉说 。
在物润船联总部大楼的控制室,船联网大数据平台“船来了”正通过一块巨大的电子地图,实时跟踪显示各类货运船舶的船期、货盘、船东等关键信息 。卫星地图和实时数据相结合,航道、船闸、锚地等水域的船舶通航、拥堵情况一目了然 。
通过将船舶运行数据与三峡调度、码头进出港等多维度数据相结合,进而实现对全国物流水运的大数据分析研判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就是通过船联网来了解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情况,动态分析经济活跃度的变化 。
航运大数据解读“经济晴雨表”
船舶开航率是经济活跃度的重要参考,航运业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疫情对经济影响多大,复工复产进度如何?船联网从物流水运角度给出了参考意见 。
船联网大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全国物流水运开航率、货运量、断面流量均较去年同期下降 。至一季度末,恢复情况较好,各省市经济活跃度逐步回升 。
至3月31日,全国水运船舶开航率已实现大幅度恢复,但较去年同期水平仍下降约13% 。其中,海南、山东、广东三省高于去年同期,恢复最快 。湖北受疫情影响,仅恢复至去年同期的42% 。
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显示,2月的水路货运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5% 。3月稳步增长,同比降幅缩小到6.5% 。
从断面船舶日均流量看,船舶流量逐渐恢复正常 。至3月31日,重庆、南京和上海三地的断面船舶日均流量平均水平已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表明长江流域经济活动恢复较快,但综合开航率和货运量显示,水运订单有所减少 。
大数据分析表明,随着疫情好转,码头陆续恢复作业 。沿海(2万吨以上)、长江(重庆至长三角)、内河港口装卸周期等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 。水路运费3月中下旬逐渐回落到去年同期水平,3月底,受全球疫情蔓延影响,国际贸易订单下滑,国内航运市场出现货少船多现象,运费再次下滑 。
科技赋能孕育产业希望
水运虽然短期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在科技赋能的支撑下,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呈现长期向好态势 。
3月28日,长沙源进水上运输有限公司约2000吨钢板需紧急从湖南湘潭发往江苏扬中 。时间紧张,为尽快调到合适货船,源进公司找到了船联网 。通过大数据进行船货匹配,第一时间从平台调运货船,及时完成了任务 。
信息不对称、空载率高、运载效率低等问题困扰物流行业多年,船联网的“智能找船”有效提升了物流效率,依托实时数据,船舶上一航次完成前,即可对船舶空船港、空船时间及下一航次目的港进行预测,帮助用户提前找到所需船舶,告别传统“漫天撒网”式找船 。
物流成本高企一直是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降成本成为交通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 。”针对物流行业供需对接难、交易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痛点,船联网通过对运输时间和空间进行分析计算,让运力供需对接更加精准、高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