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写尽苍生”,蒋兆和的秃笔与苦茶
蒋兆和性格内向 , 不善言谈交际
他嗜好烟酒 , 高度白酒一次可以喝二斤
苦闷时常常一醉解千愁 。
但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游行上
他兴奋的扛着大旗走在队伍最前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蒋兆和
1986年4月15日 , 蒋兆和去世 。
没有追悼会 , 也没有遗体告别仪式 。
他生前在自己画册的自序中写道:“我知道有些人是需要一些人生的美酒 , 而有些人是需要苦茶来解渴……我当竭诚来烹一碗苦茶 , 敬献于大众之前 。”
庚子事变、辛亥革命再到改革开放 ,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动荡与变革的时期 , 体制、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处在一个新旧交替变革的大环境中 。中国画也正是在这种"不变中变化"的状态下稳固发展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传统的中国画虽然也在历史进程中发生着改变 , 但终究离不开传统体格和传统的哲学思想 。而此时 , 特殊的社会所要求的通俗易懂和振奋人心并不是传统中国画所能满足的 , 所以致使了改革者呼唤中国画也能脱胎换骨 。同时期的蒋兆和便在这条改革的大河中具有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04年(光绪十三年)蒋兆和出生于四川泸州的贫苦人家 , 但自幼家贫反而给的是蒋兆和直面生活的勇气 。少年时期的蒋兆和意气风发 , 曾习拳术 , 也常为朋友出头 , 即使面对持刀泼皮也毫无惧色 , 颇有些江湖侠客的风范 。同时 , 向往挑战的他也心系外面充满自由与传奇色彩的空间 , 他渴望走出泸县小城 , 去闯荡外面的江湖 。
1920年 , 十七岁的蒋兆和终于攒够了一张下等舱的船票 , 满怀热血的远赴上海 , 准备开启他未知的人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残酷的现实还是给了他当头一棒子 。
初到上海的蒋兆和找不到任何经济来源 , 生活艰难到有时候一天只能吃到一个馒头 , 并且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半年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还是有股子韧劲儿 。在风云变幻莫测的上海 , 他这一闯就是十年 。他画过擦炭像、广告牌 , 也做过橱窗设计、服装设计 。总之 , 他为生计而作 。
在此期间 , 对美术满怀憧憬的蒋兆和一直无缘进入专业的美术院校学习 。但在海纳百川的上海 , 许多的外国美术展览和书店中的画册为他学习油画和素描带来了好处和便利 , 同时工作也让他有了大量的实践机会 , 这时期难以想象的自我培养便熔铸了他日后正直、坚强和深沉博大的襟怀 。
多年后每回忆至此 , 蒋兆和都笑称此期为“生活的大学”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蒋兆和
1927年 , 二十三岁的蒋兆和结识了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徐悲鸿 。
通过接触 , 他自强的精神和才气使徐悲鸿顿生惜才之心 , 二人互为师友 , 这也使他有幸饱览徐悲鸿留学带回来的原版画册和经典美术复制品 , 此时他对西方的美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