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异闻史■乱世之下论才不论德,北宋初期的文人为了做官,竟情愿不要名节( 二 )
以“天书下降”的闹剧为开端 , 真宗时期朝野上下掀起了一股崇道热潮 , 兴建宫观、封禅祭祀、迷信祥瑞等事也次第展开 , 以致“一国君臣如病狂然” 。 李仕衡 , 在宋真宗封禅祭祀活动中 , 为了讨好宋真宗 , 以求得个人升迁 , 利用掌管“计事”的便利条件 , 不遗余力为宋真宗筹措物质钱财 。 他在中表现出来的俯仰随世、媚俗予人的行为 , 以及“素贪”之品行 , 是缺乏名节操守的 。
本文插图
在入宋的文人中 , 张洎也是一个卖身求荣的代表 。 不仅儒家的节义谈不上 , 就连人品也成问题 , 即贪生怕死又奸猾异常 。 身为太祖、太宗两朝大臣 , 张洎不以忠信事上 , 反而邀宠固位 , 议事常常迎合皇上旨意 。 居官期间 , 为了个人利益 , 趋炎附势、明哲保身 , 不顾名节 。 太宗时 , 与寇准同列参知政事 , 寇准得势之时 , 张洎一切政事唯寇准是从 , 对上则是甘言蜜语 , 谨慎小心 , 处处揣摩帝意 , 迎合君旨 , 惟恐影响自己的权位 。 寇准失势后 , 为了免遭寇准的牵累 , 张洎又对寇准大肆诽谤 。
2、不受忠臣不事二主的纲常名教约束
北宋初期文人士大夫名节意识的缺失 , 还体现在时人对五代名臣冯道的评价中 。 若算上燕与契丹 , 冯道便是历六朝而事十二主了 , 这份工作经历大概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 自然而然 , 冯道被视作了一名毫无气节的无耻文人的典型代表 。 抛开特定的时代环境和历史文化语境不谈 , 冯道的朝秦暮楚之行径与“忠臣不事二主”的纲常名教无疑是格格不入的 。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滑稽多智 , 浮沉取容”的政客 , 生活在北宋初期的文人士大夫 , 却很少有人对其提出非议 , 相反 , 多数人对其人格特点表示出肯定和赏识 。 如北宋初期文臣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称冯道之“履行 , 郁然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 , 深得大臣之体” 。 再如历经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的宋初名相范质 , 则称赞冯道“厚德稽古 , 宏才伟量 , 虽朝代迁贸 , 人无间言 , 屹若巨山 , 不可转也” 。 王溥对冯道的人格特质也表示出极大的认同 。
何止王溥 , 北宋初期的文人士大夫大都表现出与冯道相同的价值取向 。 《新五代史》说冯道“前事九君 , 未尝谏诤” 。 北宋初期的文人士大夫又何尝不是这样 , 宋初一大批文人士大夫表现出来的“循谨守位 , 不求赫赫之誉”、“龌龊固宠 , 不能有所建明”的群体精神风貌 , 从中亦不难看出与冯道相似的人格特征 。 对冯道的欣赏及人格特点的肯定 ,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初期大部分文士名节意识的淡薄 。
本文插图
三、总结
士大夫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 , 其气节的高低无疑与世道世风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 与国家社稷的安危也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 北宋初期士大夫名节意识的淡薄 , 对世道世风、国家社稷有百害而无一利 。 这对于“以儒立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代来说 , 这种消极影响和危害显得更加突出 。
参考文献:
1、 《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
2、 《宋朝事实类苑》
【山海异闻史■乱世之下论才不论德,北宋初期的文人为了做官,竟情愿不要名节】3、 《宋史》
推荐阅读
- 「赵本山」巅峰时期的赵本山到底有多牛:“一过山海关,有事找本山”
- 『北疆同心TB』简述从大唐盛世,到五代乱世,再到北宋王朝
- 游侠随便说:从乱世迅速过渡到盛世,期间只需要一个唐太宗李世民
- 猫视历史■古城出土战神玉器,《山海经》传说或真实存在,让夏朝有迹可循
- 「山海经」上古神话中的十二祖巫 详细介绍
- 分餐制@齐鲁山海经:山东人的分餐制几千年前就有了
- 萧文昌■乱世崛起的江东猛虎
- 大众日报客户端·海报新闻:齐鲁山海经丨山东人的分餐制几千年前就有了……
- 『诗词』“齐鲁诗词之乡”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诗词工作研讨会在龙山路小学举行
- 鲸鲸说历史■他是谋己高手,在三国乱世,居然活到了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