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对接需求现双赢(民生视线)( 二 )


“这两年家里的果蔬开支明显增多 。”在北京某银行工作的狄女士说,她关注了好几个微信公众号的扶贫产品专栏,“从南到北,只买当地最应季的东西;最近一单是湖北的笋子、四川的枇杷和海南的木瓜,产地直邮,新鲜又便宜!”
“我们在连锁超市设立了消费扶贫专柜,为扶贫产品销售搭建平台,也为消费者购买提供便利 。”湖南省桂阳惠康连锁商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四姣表示,扶贫产品整体质量不错,销量也比较稳定 。
除了个人购买、团体下单,农超、农校、农堂等也在加快对接,让“菜园子”直通“菜盘子” 。安徽理工大学后勤部门持续从阜阳市、寿县等贫困地区采购米面油和蔬菜,到去年11月底采购额已超过700万元 。
消费扶贫打通了产供销链条,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 。
今年2月,广东东莞合福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董斌与黄江镇许多企事业单位一起,认购了韶关市西约村滞销的10万斤蔬菜和上千只家禽 。从韶关回来,董斌带了一些红茶样品,“当地村民不懂包装和营销,我们正在帮他们重新设计包装,样品已经出来了,很快就可以上市,估计贵的能卖到三五百元哩 。”
截至4月14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扶贫832平台已累计实现交易额1.2亿元,汇集4000多个供应商,覆盖贫困县774个 。平台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通过供需对接、信息反馈,平台促进了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升级 。比如,陕西淳化合坤生态农业公司,上线平台仅用3天就完成了7万多元的采购订单 。“企业一下子信心倍增,计划今年在西安建设展销中心,协助陕西贫困县的供应商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带动更多农户走向更大的市场 。”
“广泛动员全社会积极搭建平台、购买扶贫产品,这是一件双赢的事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副司长王春燕说,一方面有助于实现城市菜篮子、米袋子的有效供给,满足城市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贫困地区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贫困群众增收 。
不做“一锤子买卖”,建立良性互动长效机制
“去年发的桃又脆又甜,可今年发的橙子又酸又小,还烂了不少 。”提起消费扶贫,北京某国企员工王女士抱怨说,单位从对口支援贫困县购买的农副产品质量不稳定 。
“贫困地区扶贫产业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种养环节质量管理不到位、产业链延长不够、附加值提升不足等问题,有待改进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认为,消费扶贫说到底是消费,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实现买卖双赢,才能得以持续 。
——产品质量得过硬 。
“坚决不做一锤子买卖!”山东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博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学刚说 。博兴村石磨面粉加工厂的产品前一阵在省级龙头企业的销售平台上架了,最近村里还跟山东种业集团、省农科院达成合作,计划引进新的小麦品种,由合作社统一生产管理,这样种出的小麦产量高、出粉多、品质好,“我们是冲着回头客去的,一定要靠品质拢住客源 。”
——政策扶持要给力 。
【消费扶贫:对接需求现双赢(民生视线)】 为促进消费扶贫提质扩面,各地使出了很多新招、实招:辽宁鼓励贫困地区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地理标志商标、特色区域标识的申报注册和使用,青海向农业龙头企业和畜禽养殖合作社注入风险补偿金近2亿元,宁夏大力推进特色优质农产品外销窗口建设……其中很多好经验值得推广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强作为 。
“从这次疫情看,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育良好的地方,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就较小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说,促进供需两头更高效、密切地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掘市场、维护市场的力度 。
——物流配送体系应跟进 。
专家分析,许多贫困地区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之所以容易出现滞销卖难,原因还在于运距较远、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冷藏保鲜、物流配送方面发育不足,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