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外医学界联手,抗疫:中西医结合( 二 )


规范化CT检查对诊疗意义重大
影像学是临床诊断新冠肺炎的重要指标 , 自疫情发生以来 , 中国影像科医生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
近日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及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 联手组织了“新冠病毒影像专家跨国经验交流会” , 影像学领域专家分享了疫情诊疗经验 , 力求将中国影像专家的临床经验向全球同道传递 , 为全球抗疫提供帮助 。 韩国胸部放射学会计划委员会主席都教授表达了对此次交流会的期待和对所有中国放射科医护人员的感谢 。
医学影像诊断因其高度的敏感性 , 已成为新冠肺炎诊疗中的重要环节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金征宇教授表示 , 在当前全球疫情严峻的形势下 , 举办本次会议对加强国际经验交流十分及时 , 规范化CT检查对新冠肺炎诊疗意义重大 。 同时 , 医护人员做好院内感染防控管理至关重要 。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教授王怡宁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中国影像学会专家共识(第一版)》为主题 , 分享了共识的制定背景 , 并从7个层面对共识内容进行了详细诠释 , 如影像学检查、影像学作用、出院标准、发病年龄分类等 , 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国内外与会专家进行解读 。
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放射科的徐海波教授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检查院内感染防控管理》为题进行分享 。 徐海波表示 , 虽然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 , 但应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 在影像检查全流程中 , 需要放射科全员参与院内感染的防控 , 规范环节、落实细节 , 并成立疫情防控管理组和应急小组 , 严格执行防护品的规范使用 。 同时确保医患安全距离 , 并针对不同类别患者加强放射检查分类防控管理 。
与会专家表示 , 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 , 只有共克时艰 , 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
预防、治疗及后期康复等措施
近日 ,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特别节目“全球疫情会诊室”举办 , 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协和医院、意大利圣拉斐尔研究医院、意大利米兰尼瓜尔达医院联合发起的中意联合抗疫网络视频论坛上 ,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中国罕见病联盟副理事长张抒扬教授带领该医院奋战在一线的医生团队 , 与意大利米兰疫情较严重地区中最大的两家医院——圣拉斐尔研究医院、米兰尼瓜尔达医院的专家团队 , 就联合抗疫进行了视频连线 , 并就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及后期康复等方面的主要措施给出了意见 。
他们认为 , 关键仍然在于防护 , 包括戴口罩 , 避免密切接触等 。 同时 , 将患者分为三期 。 I 期 , 大部分患者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 没有器官功能损害 , 仅需要隔离和对症支持治疗;II期 , 约10%至20%的患者需要住院、吸氧、输液和营养支持治疗 , 这部分患者病情进展的风险较高 , 需密切观察 , 避免过度应用无创通气而延误气管插管;III期 , 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 病死率较高 , 治疗措施主要是积极的综合治疗和护理 , 并对符合指征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插管和机械通气 , 必要时俯卧位通气 。
此外 , 张抒扬教授团队还分享了他们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文章 , 新冠病毒可以通过自身免疫机制造成血栓 , 建议对于所有的重症患者 , 均筛查D-dimer等凝血指标 , 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必要时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 同时强调 , 现阶段将重症患者的救治希望寄托在单个药物上是不现实的 , 综合药物、营养和支持疗法 , 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 。
同时强调 , 患者出院后居家还要隔离两周 , 密切观察是否有发热症状 , 同时逐步通过物理治疗、循序锻炼以及中医调养 , 来帮助肺功能恢复 。
张抒扬教授团队把在疫情前线临床救治过程中累积总结的宝贵经验和方法倾囊相授 。 她表示 , 疫情无国界 , 人类在病毒面前已成为命运共同体 。 中国愿意将抗击疫情的经验以积极而开放的态度向国际社会分享 , 助力全球抗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