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爸爸:这一代父母,如何运用自身“缺陷”, 引导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二 )
今天父辈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育理念 , 我们对成功的理解 , 包括对我们自己甚至对下一代的理解 , 我认为和存在于基因里的那种对贫困、对不安全的恐惧是直接相关的 。
文章图片
相比较 , 我们的美国同事 , 跟我们年龄相仿的40岁到60岁的人 , 虽然他们的父辈经历了二战、韩战 , 他们也许经历了越战和海湾伊拉克战争 , 但是这些战争并不发生在美国本土上 。 所以 , 美国人在两三代之前就已经摆脱了对贫困、饥饿、动荡的恐惧 。 这种不安全感 , 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对生活的理解 , 对成功的理解和对教育的理解 。
所以 , 今天我们看到的我们这代人对教育的理解是什么呢?我们很在意考试成绩 ,
因为我们有高考和科举的“后遗症” , 我们认为只有进了名校才算是教育的成功 , 同时认为考进了好大学后教育就完成了 。
我们认为 , 直接跟高收入挂钩的专业才是实用的 。 所以 , 数理化、计算机、工科、金融、医生 , 都是我们最爱的专业 。
我们非常关注知识、关注名次、关注考试、关注奖项、关注竞争 , 而我们忽略的是什么呢?
我们忽略的是表达和交流 , 忽略了深层次的思辨 , 忽略了很多人文的东西 。
因为工作原因 , 我接触到不少很优秀的孩子 , 我暑假也会带他们去做义工 , 去做演讲交流 。 我发现 , 虽然每个孩子的特点都不一样 , 但是统计上有一个趋势和倾向 , 华人孩子包括特别优秀的孩子 , 他们GPA非常高 , 几百人里是第一第二名 , SAT是满分 , 拿到各种比赛的奖项 , AP课10门以上 。
文章图片
但是 , 我发现他们有一个很基本并且很共同的问题 , 就是当我第一次走进他们的家里 , 或者第一次走进图书馆、走进星巴克和他们见面的时候 , 这些优秀的孩子 , 大部分都不能用眼睛直视我来跟我交流 , 很多都在回避我的眼神 。 这让我感觉到 , 虽然是在美国 , 但我们的中式教育还是欠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元素 , 我们忽略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 。 我们从中国移民到美国的家长更关注的 , 是一些我认为叫做硬件的因素 。 大部分家长跟我讨论孩子的大学申请时 , 都无意识地在说孩子的GPA是多少 , SAT是多少 , 这是受高考制度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 我们更注重的是考试分数高不高 , 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忽视了人文方面的教育 , 忽视了表达、交流、思辨 , 忽视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视野、思辨
然后才是注重知识
实际上 , 教育最重要的是“vision” , 既视野 。
我觉得美国的教育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好 , 他们关注的是怎样培养一个人 , 关注的是怎样让孩子有更高更广阔的视野 。 其次 , 教育关注的是怎样思考、思辨 。
思考的方法的教育是美式教育的核心 。 他们对思辨的培养 , 并不是数理化的逻辑思考 , 而是通过学习人文 , 通过通读历史 , 通过写论文(essay) , 通过辩论 , 来教孩子怎样去读书 , 怎样去看待历史 , 来培养孩子思考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看世界的视野 。 再次 , 才是注重知识(knowledge) 。
推荐阅读
- 哈佛学者:新冠疫情2024年仍可能复发,社交隔离需再持续2年
- 内马尔妈妈恋情曝光,男友竟是儿子忠粉:你是我偶像,我是你“爸爸”
- 「千禧一代」们,会如何演绎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球鞋?
- 『童年的那个声音永远离开了』童年的那个声音永远离开了 蜡笔小新爸爸配音演员藤原启治去世
- 藤原:日本声优藤原启治去世 蜡笔小新再也听不到爸爸那熟悉的声音了
- 藤原:日本声优藤原启治去世 蜡笔小新爸爸走了!
- ##迟到72天的抱抱!小佑华,你的爸爸回来了
- 哈佛大学研究:美国需“保持社交距离”到2022年
- 哈佛研究团队:新冠肺炎有可能在数年后卷土重来
- 迟到72天的抱抱!小佑华,你的爸爸回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