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轼的“贬官人生”:历仕四朝,频频被贬,从不丧志
苏轼的命不好 , 主要是官运差 。 他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 , 却频频被贬 , 贬地十多处 , 从仕四十年 , 竟有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是在贬地度过 。
他二十一岁便和十九岁的弟随父进京赶考 , 中同榜两进士 。 他最得主考官欧阳修赏识 , 将他的应试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献给宋仁宗 。 宋仁宗看后不禁击节叫好 , 竟开金口预言 , 苏轼有堪当大任之相才 。
自古“君无戏言” , 皇帝的金口一开 , 苏轼已基本被定性为未来宰相的培养对象 , 满朝文武自然对他刮目相看 。 不过命运好像总爱与他开玩笑 , 让他有宰相之才 , 却无宰相之命 。
本文插图
当他名动京师 , 正要大展身手之时 , 突然传来母亲病故的噩耗 , 两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待守丧期满再回京 , 已是嘉祐四年 。 被凉了几年 , 想入仕只能再考 。 嘉祐六年 ,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 , 也是一考即中 , 且还得了个“百年第一” 。
现任皇帝宋英宗对苏轼也是赞赏有加 , 也想委以重任 。 但当朝宰相韩琦不知是何居心 , 却说苏轼太嫩 , 还需历练几年才堪大用 。 苏轼的运气也实在是差 , 当他到地方任“判官”历练四年回朝后 , 父亲苏洵竟病逝 , 只好和弟扶柩还乡 , 守孝三年 。 他又一次失去了从仕良机 。 当他三年之后还朝 , 曾给过他许诺的韩琦已不是宰相;宰相变成了实施新法的王安石 。
他对王安石实施的新法颇不以为然 , 曾两次给神宗上书 , 全面批评新法 。 他说:“今日之政 , 小用则小败 , 大用则大败 , 若力行而不已 , 则大乱随之 。 ”
【「苏轼」苏轼的“贬官人生”:历仕四朝,频频被贬,从不丧志】
本文插图
对他极度不满的变法派嫌他碍事 , 竟诬蔑他扶父丧返蜀时贩运私盐 。 心若明镜的苏轼 , 无一言自辩 , 自请离京外放 。
不料这一放就是六年 。 他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做官期间 , 革新除弊 , 颇有政绩 。 比如开凿两条河 , 使西湖免于淤塞;修了一条长三十里的大堤(即现今的苏堤) , 扩大了湖面等 。 很难想象 , 若没有西湖 , 是否还有后来闻名天下的富庶杭州?
由于他对新法采取不同态度 , 于民有利就推行 , 否则就公开拒绝执行 , 这使他成了新党的“眼中钉”;不过给他带来灾祸的 , 是对那些靠投机新法起家之人的嘲讽 。 如他在《湖州谢上表》中说:“知其愚不适时 , 谁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 , 或能牧养小民 。 ”
那些被剌痛的“投机家” , 纷纷群起弹劾苏轼 , 结果苏轼被捕入狱103天 , 差点被砍头 。 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 最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
本文插图
可以说 , “乌台诗案”后被贬 , 是苏轼的一次重大人生转折 , 因他从此开始了他的贬官生涯 。 哪怕后来哲宗继位 , 启用反对新法的司马光为相 , 被召还朝的苏轼 , 因既反对新法派 , 又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 , 主张参用所长 , 结果遭到新旧两派攻击 , 照样难安于朝 , 难逃频频被贬的命运 。 他最远的贬地是儋州 。
在贬地和朝廷之间往来奔波 , 就是苏轼仕途生活的写照 。 他在《定州谢到任表》中无奈地说:“筋力疲于往来 , 日月逝于道路 。 ”
对于自己的“贬官人生” , 苏轼在晚年自题画像时自嘲:“心似已灰之木 , 身如不系之舟 。 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 , 惠州 , 儋州 。 ”
在一个腐朽的王朝 , 哪怕是旷世奇才 , 也注定将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 苏轼官运不亨通 , 命运多舛 , 只因生不逢时 , 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 然而 , 尽管仕途坎坷 , 人生多艰 , 苏轼却从不失“奋厉之志”;哪怕频频被贬 , 流落海隅 , 他也始终遵循“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的仁政思想 , 坚守本心 , 保持豁达的人生态度 , 令人敬仰 。
推荐阅读
- 『历史』文学大家苏轼善心“退房”
- 『搜狐新闻』苏轼最豪迈的三首词,令人读之而振奋不已,第一首都背过
- 『万象资讯W』因误会苏轼没能考第一,宋仁宗隔空救了苏轼一命
- 周氏公子: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这首词,不知安慰了多少后世之人
- 【让小舟飞】周红军 隶书《苏轼 三魁堂铭》
- 苏洵■苏洵生前科举考不上,死后却封官,只因:我儿是苏轼!
- [脂肪故事]庖丁解牛,苏轼烹鱼:中国人是如何把屠宰变成艺术的
- [诗词桃花源]为什么说宋词第一人是辛弃疾而不是苏轼?
- 「悠悠文学岁月才女」苏轼和辛弃疾的农村题材的词作看似不经意,但绝非偶然产生
- 历史神秘事:他是包青天的皇帝,他是苏轼的皇帝,他是一个好皇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