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全面推广有多远?,每周2.5天休息制

敬一山
近日 , 江苏南京召开战疫情扩内需稳增长“四新”行动动员发布会 , 提出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 。 鼓励各类企业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前提下 , 灵活试行每周增加0.5天休息 , 支持有条件的事业单位适时试行每周2.5天休息制度 。
这是继江西、浙江、甘肃陇南等地之后 , 又一个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每周2.5天休假的地区 。
其实 , 2.5天休假早就不算是新生事物 。 早在2015年 , 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 , 就已提出要鼓励弹性作息 , 在夏季“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
但几年的时间过去 , 这一休假制度并没有在全国得到普遍推行 , 究其原因 , 当然不是人们缺乏休假意愿 , 而是在看似简单的休假制度调整背后 , 其实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支撑 。 这些配套问题得不到解决 , 休假制度就可能面临各种有形无形的阻力 。
今年因为疫情关系 , 各地经济面临很大不确定因素 。 提振内需 , 成为各地努力的重要方向 , 这就为休假制度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外部推动力 。 但这个制度能不能得到更多地区跟进、跟进过程能不能顺利 , 依然受到几个问题的影响 。
其一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的公平问题 。 每逢有地区推行2.5天休假 , 网上就会有类似的感慨——这大概又是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谋福利 。 因为对于企业来说 , 多放半天假就意味着要多承担运营成本 。
而在现实中 ,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 不要说多放假 , 就是法定的带薪休年假乃至周末双休 , 都没有得到非常好的落实 。 只有对成本不太敏感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 , 才有条件来落地这样的福利制度 。
如果单纯考虑促进消费 , 那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先休起来 , 当然也会有一定作用 。 但如果企业单位普遍不实行 , 那无异于进一步拉大不同群体的福利差距 , 会在整个社会造成公平焦虑 。
要解决这个问题 , 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 最现实的无非是尽可能通过减税降费 , 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 , 给企业让员工休假创造更好条件 。
同时 , 对于那些并不是很困难 , 却不愿意很好保障员工休假权的企业 , 加大监督力度 。 企业员工在整个劳动者中所占比例毕竟最大 , 尽可能保障好他们的假期 , 才可能化解舆论对于2.5天假期的疑虑 。
其二是保证休假和工作的平衡 。 尤其对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来说 , 如果普遍实行2.5天假期 , 现有人员是不是足以保证不影响日常工作?或者说 , 推行2.5天假期 , 是不是意味着有些部门又能够借机扩充编制?
在这一轮疫情过后 , 有些地方已经公开表态 , 将扩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规模 。 从化解就业的角度考虑 , 好像是很正面的决策 。 可是 , 别忘了 , 每一个编制都意味着需要财政更多承担 , 都需要花更多纳税人的钱 。 这也就不得不考虑成本的问题 。
设想一下 , 如果为了放假刺激消费 , 就要多设编制 。 而财政多花钱 , 也就意味着政府要多“开源” , 多取税收 , 那不等于这些单位人员休假花出去的钱又通过税收收了回来?这中间的利弊权衡 , 可能需要更慎重 。 防止2.5天假期 , 变成有些部门不合理扩张的契机 , 这是需要重点考量的一个方面 。
其三 , 家庭协调的问题怎么解决 。 有网友就提出一个很细节的问题 , 父母就算可以2.5天休假 , 如果孩子要正常上学 , 父母难道能丢开孩子 , 自己跑出去旅游消费吗?这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恐怕是不可想象的 。 所以 , 有没有可能 , 那些推行2.5天假期的地方 , 把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息时间 , 也调整为2.5天?这样才能为家庭集体休假消费创造条件 。
其实 , 前几年有些地方已经试行过2.5天休假 , 其整体效果如何 , 以上这几个问题有无可能给出很现实的解决方案 , 是可以通过调研探讨加以解决的 。 一个涉及所有劳动者的制度 , 不能只是受单一目标驱动 , 而需要更全盘的思考 , 给出尽可能完善的决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