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号子】一声号子千年情缘!“川江号子”见证川渝水路繁荣与变迁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一声号子千年情缘!“川江号子”见证川渝水路繁荣与变迁
“一声号子我一身汗 , 一声号子我一身胆 , 一根纤绳九丈三 , 父子代代肩上栓……”这不是顺口溜 , 也不是文学意义上的诗歌 , 这是流传千年 , 在长江上游地区回荡的历史声音 。 它有一个独属的名字——“川江号子” 。
“川江号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曹光裕说 , “川江号子”流传于长江上游重庆和四川东部地区 , 它是劳动人民的史诗 , 是长江上游的文化灵魂 , 它的发展和传承见证着川渝水路的往来繁荣与变迁 。
“川江号子”既是技术又是艺术
本文插图
三峡纤夫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 , 其中青海直门达至四川宜宾称金沙江 , 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河段习称川江 。 “川江号子”就发源和诞生长约1040公里的川江地区 。
“川江号子”诞生于何时已无从查考 , 但其起源却能在漫长的历史中有迹可循 。
自古以来 , 进出四川盆地有陆路和水路之分 , 陆路大山阻隔 , 水路滩险江急 。 因此 , 无论选择哪条 , 都令人有“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之感 。 不过 , 在生产力和机械化水平较低的古代 , 人们更愿意选择水路 。
在以木船为水上交通工具的古代 , 人力是主要的动力 。 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 , 就得让人上岸拉纤 。 拉纤是门技术活 , 需要劲往一处使;也是一门枯燥活 , 有时一拉就是好几天 。 于是 , 带有口令和民歌意味的“川江号子”应运而生 。
据《民族音乐概论》一书的说法 , 川江号子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组成一整套 。
曹光裕说 , “川江号子”既是技术又是艺术 , 号子能够通过其节奏调节船工的用力 , 从而能够使船只顺利前行 。 同时 , 唱号子讲究嗓门亮、调子好、优美动听 , 因此 , “也是一门艺术” 。
首艘航行川江的轮船 , 曾用300余名纤夫
本文插图
立德乐与夫人艾利西娅·立德乐
近现代时期的川江 , 依然是人们眼中的畏途 。 在轮船代替木船的初期 , 纤夫和“川江号子”依然是川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1890年 , 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 重庆被作为通商口岸 。 1891年 , 重庆海关成立 , 标志着重庆正式开埠 。 也是这一年 , 英国人立德乐租用木船载着黄丝、海带由宜昌抵达重庆南岸 , 成为第一艘进入重庆的进口挂旗船 。
立德乐在重庆的生意蒸蒸日上 , 最多时租用了80多只木船用于货物运输 。 但由于木船航行缓慢 , 载重吨位有限 , 立德乐萌生了驾轮船行驶川江的想法 。 他特地聘请了英国的技术人员对川江宜昌至重庆段进行了实地勘察 , 并在上海订造了一艘木壳平底小轮船 , 取名为“利川号” 。
本文插图
进入重庆的轮船
1898年 , 立德乐驾驶“利川号”从宜昌出发驶向重庆 。 在经过云阳兴隆滩时 , 由于小轮船马力不足 , 难以通过险滩 , 他曾雇佣300余纤夫用一根根巨大的纤绳拉着轮船向前行驶 。 300多人嘹亮的号子响彻了长江两岸 。
这可能是有史记载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拉纤 , 是“川江号子”历史性的一次吟唱 。
轮船时代的到来 , 让“川江号子”渐成绝唱
随着轮船逐渐代替木船 , 加之川江航道的疏浚整治 , 以及长江三峡工程的推进 , 轮船的汽笛压过长江的波涛声 , “川江号子”渐成绝响 。
据资料记载 , 从重庆出发 , 到万县(今万州)途中 , 要经过水葬、上珞碛、下珞碛、柴盘子……接二连三全是浅水区 , 有的长几十米 , 有的一百多米 。
推荐阅读
- 生肖马■4月20号起,横财驾到,贵人不请自来,4月喜上加喜,5月一声不响成“富翁”
- 【】水浒中有一人物武力强过卢俊义,被人大喝一声束手就擒
- 枯燥的日子一阵雨:恭喜,4月喜鹊叫,5月不得了,4生肖苦尽甘来,一声不响成“富翁”
- 「我是余欢水」我是余欢水:余欢水那一声哭,戳痛了多少中年男人的心!
- [诗人]一声春雷惊醒诗人,他来到田间,发出了灵魂拷问
- 『春不语催醒百花』4月下旬喜事成双,4生肖“一声不响,黄金万两”,年底买车买房不用愁
- 『冯玉祥』中国最早鼓楼的命运:先被冯玉祥加了个东西,后被领导一声令下都拆了
- 陈彦瑾■有时候,世界需要的,其实是一声大喝,而不仅仅是含蓄的微笑
- 「不完美妈妈」45岁小姨没叫过外婆一声妈:在乎的人,恨别太久,爱别太晚
- 『郭旭的测试话题』丈夫外出打工,五年后回家过年,儿子大叫了一声,我怒摔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