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心理学家:想看清一个人的内心,只需要看看他的购物习惯就够了


如果被人问到:“你有什么购物习惯?”
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一般都会认为发问者大概是个市场营销部的调研员 , 而极少想到对方有窥探自己心理的打算 。
但事实上 , 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其实是自己内心看法的投射 , 故此 ,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相关行为 , 便可得知此人的内心状况 。
而购物这个活动 , 又非常适合于观察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
购物成瘾
德国有研究显示 , 致使购物成瘾的一大原因是 , 购物时会产生良好体验 , 以及这种体验会激发自信感 。
试想 , 人们在服装店等购物时 , 店内的导购都会选择讲购物者最希望听到的话 , 以便于卖出商品 , 虽然大多数购物者都明白导购毕恭毕敬的真实原因 , 但他们在潜意识中依旧十分享受这种过程 。 这便是原因其一 。
其二 , 购物会刺激人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 而这种神经递质使人容易成瘾 。
『心理』心理学家:想看清一个人的内心,只需要看看他的购物习惯就够了
本文插图

多巴胺的主要作用是让人感到愉悦和兴奋 , 故人们在购物时感觉较为愉快 。 当过高的多巴胺水平突然下降到正常水平时 , 人们往往会有失落的感觉 。
有研究表明 , 大多数购物者表示购物所带来的快感不会持续超过一天 。
故而 , 靠购物获得愉悦感的人就会不断买东西以维持颅内多巴胺的高水平 。 如烟酒或药物等易让人上瘾的原因也大同小异 。
『心理』心理学家:想看清一个人的内心,只需要看看他的购物习惯就够了
本文插图

英国喜剧男星拉塞尔·布兰德(Russell Brand)在自己的作品《从瘾君子到康复者》中提出如下观点:“我们之所以会上瘾 , 除了商家宣传的原因 ,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没能看透消费社会‘我买 , 所以我快乐’的陷阱 。 ”
换言之 , 所有的上瘾行为 , 均是为满足个人欲望而服务的 , 其潜在价值判断均为“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我快乐” 。
因此 , “以自我为中心”方是所有上瘾行为的内核所在 。
由此可见 , 那些购物上瘾的人一直在试图追求快感 , 他们的快乐并不来自于周边人际关系 , 而这会为他们周围的人包括他们自己带来不愉快 。
『心理』心理学家:想看清一个人的内心,只需要看看他的购物习惯就够了
本文插图

生活中 , 这类人需要大量关注 , 在谈话时会努力让话题仅围绕自己展开 , 与这类人相处易让人感到疲惫不堪 。
面对此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 倘若可以回避与他们的接触 , 可以选择切断相关的联系 。 但如果无法回避 , 设定界限则是很有必要的 。
与这类人浅交即可 , 不必过多来往 , 且在交往中 , 只要不给他们任何回应 , 他们便会失去兴趣 。
懂得拒绝是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相处最为重要的一条 。
『心理』心理学家:想看清一个人的内心,只需要看看他的购物习惯就够了
本文插图

非理性购物
随着电商的发展 , 冲动消费渐渐变为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 , 在各种大型促销活动前后 , 人们更加关注相关的事件 。
《超市里的原始人》一书是一本科普读物 , 书中以进化心理学角度阐述、解释了当代人各种消费行为 。
书中最核心的观点是:我们现在所有的心理机制 , 均在狩猎采集的原始时代形成 , 故理解现代人的心理 , 均要通过反观原始人类的类似行为来进行解释 。
例如 , 某人买了一辆上百万的豪华跑车 , 在明知此车并非物有所值 , 且油耗与维修保养成本更高的情况下 , 此人购买该跑车的目的何在?
倘若说是为了炫耀 , 可是此人仅在路上时才会开出跑车 , 平时跑车都在地下车库停放 , 并不为旁人所围观 , 路上行驶时别人也难以得知车主身份 , 那买车之人的炫耀目标是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