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尧说史■宋代科举:晋级之路颇不易,不枉寒门也能入朝堂
前言
此时正是大中祥符元年的三月里 , 迟迟春日伴随着片片桃花纷纷扬扬 。 放榜的时刻一点一滴的靠近 , 我的心情也越发紧张 。 吾自幼苦读诗书 , 为了是摆脱贫穷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 , 更是为了践行儒者心中"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 我一个寒门学子能到达今日 , 已是万分荣幸 。 我感激科举让我走出贫苦的村中 , 但这一年来的心酸苦楚却不能道与外人知晓 。 "男儿欲遂平生志 , 六经勤向窗前读"
科举不仅进行时间长、考核内容广、内容深度高、纪律更是无比严格 。 这样的辛苦让我们这班学子们在科举之路上痛并快乐着 。
本文插图
科举考试一、 准备时刻:寒窗苦读田舍人 , 梦盼鲤鱼跃龙门
我是永嘉郡安固县人 , 父母务农家族凋零 。 父亲看到吕圣功出身宦官却能成为宰相 , 就教导我好好读书 。 希望我能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 不求成为大员光耀门楣 , 但再不济也可以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 改变贫寒的家境 。
我不负期望 , 自幼聪明好学 , 日诵数千言 。 战乱时代过去不久 , 朝廷虽然提倡文治 。 但安固这偏远小县 , 哪里有钱财去创立县地方官学 。 孔庙也是断壁残垣 , 从我祖父那代就不见人烟了 。 我母亲略识得几个字 , 就在闲时教我书写 。
待我年岁达到 , 父亲卖掉家里值钱的母鸡换来了束修 , 让我拜县里有名的先生为师 , 进入村塾读书 。 初浅时 , 先生只教授一些启蒙的读写、"向善背恶"的道德之语 。 但黄沙难掩珍珠光芒 , 不久先生发现我常居作文有魁天下之志 , 就倾囊相授儒家的经史之学和科举的利禄之学 。 我日夜苦读 , 未及冠已经能够熟读《九经》、《五经》、《开元礼》 , 对《三史》、《三传》侃侃而谈 。 村里诸人都认为我能一举得中 , 可科举又哪有这么容易呢?
本文插图
【君尧说史■宋代科举:晋级之路颇不易,不枉寒门也能入朝堂】慈母育儿二、发解试:扬名一方不负少年 , 艰难的首次考试
为了争取解送朝廷的"解额" , 我和来自永嘉郡的所有读书人都在这秋日里来到治所永宁县里进行考试 。 每个州府的地方大小和人数不同 , 有时差距大者可达上百倍 。 但无论大小多少 , 朝廷分配给各州郡的录取指标却是相对固定的 。
我们永嘉郡算是个人多之地 , 每年一二千人处却只解二三十人 , 比率将近百一 。 听说西北州军取解最多不过百人 , 常有外地人冒名户籍 , 所以发解试应试者报名相当严格 。 首先要向州府递交状纸 , 上列姓名、乡贯、三代情况 。 官府据此进行审核 , 并且对于乡贯的户籍多方确认 , 以防止其他地方的人在这永嘉郡应试发解 , 夺走了我们的解额 。
本文插图
发解试现场
我是安固县人 , 既非隐忧匿服又非固犯条宪 , 身家清白 。 很快拿到了考生资格 。 到了考场 , 应举者众多 , 不少是豪门大族出身 。 而我自信非泛泛之辈 。 我考取了第一名 , 成为了"解元" , 顺利的拿到了"解额" 。 三、 礼部试:孤注一掷显真章 , 功名利禄在眼前
发解试结束后就已经是冬日了 , 我同一起中举的同窗们一起去往京城 , 在十一月到达了汴京 。
汴京的繁华名不虚传 , 贡生们到达后首先向礼部报到 , 写明家状、年龄、籍贯及参加科举次数 , 取得礼部考试的资格 , 然后就可以开始安排考前生活了 。
一些有钱的举子们选择在各大旅店租房备考 , 不仅享受了舒适的备考环境 , 而且可以收集最新时政消息倾听大儒们的动态 。 实在是上上之选 , 而我这样的贫寒子弟 , 也有自己的去处——学校、山林、寺院对于读书也是很好的选择 , 花费更是少了许多 。 于是我投宿在一间城郊的小寺院 , 主持听说我是永嘉府的"解元"更是热情的招待我 。 我在幽静的院里静心读书 , 远离了汴京城乱花迷人眼的繁华 , 一心畅游书的海洋 。
推荐阅读
- 「晓形楼主人」古蔡河史略
- 「一壶浊酒一根烟」宋朝官吏特权:随着科举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风范
- 『青娥说』汉朝没有科举,平民百姓是如何有出头之日的?
- 河南永城惊现近千年的宋代墓群!多数保存完整
- 苏洵■苏洵生前科举考不上,死后却封官,只因:我儿是苏轼!
- 雨霁视角:欧阳修选出“千年之最”科举,前三名无人知,第4名以后无人不知
- 「君忆蓝桥」宋代行会商业垄断:他们“穿工装、立工会”,抱团取暖打天下
- 哪些@清平乐还原了哪些宋代服饰对比图 有网友评价“神级还原”
- 小孩子■宋代陆游《乌夜啼·金鸭余香尚暖》古诗欣赏及解析 涨知识
- 『国际艺术大观』卢禹舜 | 法备艺臻 百代标程:谈宋代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