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艺术大观』卢禹舜 | 法备艺臻 百代标程:谈宋代山水



『国际艺术大观』卢禹舜 | 法备艺臻 百代标程:谈宋代山水
本文插图

▲ 南宋 马远 踏歌图 轴
绢本设色
纵一九二·五厘米 横一一一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有宋一代 , 偃武崇文 , 革新图治 , 绘事被当时的诸位君主爱好和推崇 。 国初承西蜀、南唐翰林画院之制 , 设立画院 , 扩充规模 , 至徽宗朝 , 始以绘画列入科举制度 , 罗致天下艺事 , 广纳名手 , 一时人才云集 , 作家辈出 。 绘画题材以山水、花鸟为盛 , 山水画更是突破前代 , 有特殊进展 , 非前代可及 。 郭若虚云:近代方古 , 多不及 , 而过亦有之 。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 , 则近不及古 。 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 , 则古不及近 。 在中国美术史上 ,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代 , 明王世贞评述山水画史的发展 , 曾有“山水之至大小李一变也 , 荆关董巨又一变也 , 李成范宽又一变也 , 李刘马夏又一变也 , 大痴黄鹤又一变也”的观点 , 可见在山水画史上宋代山水画所占的分量 , 五次重要的变化中 , 有三变在宋代出现 , 其地位之高 , 无可比拟 。
宋代山水画继五代之后发展得更加成熟 , 各种技法日渐完善 , 风格多样 , 出现了讲求笔墨韵致的程式技法 , 如皴、擦、点、染等 , 造景重理性、重造化 , 美学理论著述的思想见解独到 , 院体法度完备 , 审美意识逐步向人文精神贴近 ,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

『国际艺术大观』卢禹舜 | 法备艺臻 百代标程:谈宋代山水
本文插图

▲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轴
绢本设色
纵一九三·五厘米 横一0六·三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 , 逐渐形成了表达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的北方派系和表达江南秀丽风光的江南派系 。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有论曰:“唯营丘李成 , 长安关仝、华原范宽 , 智妙入神 , 才高出类 , 三家鼎峙 , 百代标程 。 ”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的北派山水独盛 , 其中尤以李成影响最大 , 所画山水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 。 李成山水初师荆浩、关仝 , 荆关以“全景式”的大山大水 , 承唐启宋 , 代表了唐宋之际山水画高度成熟的成就 , 李成深受他们影响 , 又能自出机杼 , 独出心裁 , 变荆、关宏伟雄浑之势为秀朗清润之气 。 他的画“近视如千里之远” , 用墨明润 , 以水墨生动地画出“山林薮泽 , 平远险易 , 萦带曲折 , 飞流危栈 , 断桥绝涧水石 , 风雨晦明烟云雪雾之状” , 构图呈平远式 , 运笔清瘦 , 惜墨如金 , 气象萧疏 , 烟林清旷 , 尤以画寒林平远著称 。 当时深受李成影响的画家有很多 , 如范宽、郭熙、王诜、燕文贵、许道宁等 。

『国际艺术大观』卢禹舜 | 法备艺臻 百代标程:谈宋代山水
本文插图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绢本设色
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山水师从荆浩、李成 , 曾长期隐居于终南、太华诸山中观摩写生 , 观察不同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 , 对景造意 , 写山真骨 , 山川气势尽收胸臆 , 师古人又师自然之理法 , 自成一家 。 其用笔雄伟老硬 , 皴法多用钉头、雨点、豆瓣等 , 山顶好作密林 , 其笔下的峰峦端庄厚重 , 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壮阔伟岸的气势 , 令观者有险峻雄奇之感 , 常于水边安置大石巨岩 , 屋宇笼染黑色 , 亦擅画雪景 , 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 , 势壮雄强”的特色 。 “范宽之笔 , 远望不离坐外” , 自成一家 , 保留并发展了荆关皴如刮铁的严整风范 , 有赞曰其“画山画骨更画魂” 。
李成、范宽皆师从五代北方山水画派 , 但因所处地域的不同及胸襟气质的差别 , 在宋初山水画坛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风貌 , 他们都在忠实自然的基础上 , 为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把北方山水画派推向一个新水平 , 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画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