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形楼主人」古蔡河史略


宋代初年在以首都为中心的漕运四渠中 , 惠民河的地位仅次于汴河 , 在我国水运史上也是一条重要的运河 。
《宋史?河渠志》载 , 京都“有惠民、金水、五丈、汴水等四渠 , 派引脉分 , 咸会天邑 , 舳舻相接 , 赡给公称 , 所以无匮乏 。 ”但金水河的主要作用是供给广济河的水源 , 兼及运输京西木材入都城 , 并无正式漕运之利 。 其他三渠则为东京经济命脉所系 。
【「晓形楼主人」古蔡河史略】到北宋末年 , 由于自然原因 , 四条漕运水渠先后废弃 , 自然也影响着北宋的国运 。 毕竟无法有效的将全国的财富迅速集中于首都开封 , 中央政府的财政集权的能力下降 , 对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减弱 。 在与金国对峙时 , 北宋相当于是以开封一城对金国一国 , 岂有不败之理?从这个角度而言 , 宋代首都开封水运的衰落是导致宋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宋会要辑稿》方域十六:“建隆元年(960年 , 《续资治通鉴》作二年) , 始命右领卫将军陈承昭督丁夫导闵河自郑与蔡水合 , 贯京师 , 南历陈颖 , 达寿春 , 以通淮右 , 舟楫相继 , 商贾毕至 , 都下利之 。 于是以南为闵河 , 东南为蔡河 , 至开宝六年(969年)二月 , 改闵河为惠民河 。 ”
《宋史?河渠志》蔡河篇:“蔡河贯京师 , 为都人所仰 , 兼闵水、洧水、潩水以通舟 。 闵水自尉氏历祥符、开封合于蔡 , 是为惠民河 。 ”
《东京梦华录》卷一:“蔡河正名惠民河 , 为通蔡州故也 。 ”

「晓形楼主人」古蔡河史略
本文插图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此闵水谓蔡河上游溱、洧诸水也 。 ”按洧水即今双洎河 , 溱水即今密县境内双洎河上游的一条支流 , 亦名潧(一作鄫)水 , 见《水经注?洧水注》 。 顾氏虽对闵河未作进一步说明 , 然仅此一句对探求闵河的遗迹都是颇有启发的 。 据此推断 , 宋建隆二年(961年)“导闵水自新郑与蔡水合” , 就是在新郑境内引洧水经尉氏县 , 东北流入开封城内 。 但闵水分洧水的水囗究竟在哪里?《宋史?河渠志》蔡河篇云:“淳化二年(991年)以潩水泛滥 , 浸许州民田 , 诏自长葛县境内自潩水开渠引水二十里合惠民河 。 ”潩水即今双洎河西的潩水河(又作清潩河) , 在长葛县境内自潩水开渠引水二十里合惠民河 , 必须先注入洧水才有可能 。 对这条潩洧之间二十里的渠道 , 清末武同举《全淮水道编》中说:“潩、洧沟通 , 髣髴《水经注》南北濮形势 。 ”按《水经注?潩水注》:“潩水又东南径长社县故城西北 , 南濮、北濮二水出焉……川渠双引 , 俱东流洧 。 ”汉魏长社故城即今长葛县东旧长葛 , 南北濮水即今旧长葛西北沟通洧潩二水 , 其间距正约二十里左右 , 由此可肯定 , 淳化二年所开二十里引潩水的分渠 , 大致即循南北濮水的故道 , 而闵河分洧水口应即与这条小渠相接 。 《宋史?史珪传》载“督浚惠民河 , 自尉氏达京师九十里 。 ”明嘉靖《尉氏县志》载:“蔡河(即闵河)在县西二十里 , 南接洧川 , 北流六十里至祥符县界 , 今淤塞 。 ”该书还记载当时在尉氏县境大齐保地方 , 掘地发现西韩闸的石碣 , 当为惠民河的水闸 。 今按地图计量 , 自尉氏县至开封城正是九十里左右 , 从尉氏县西二十里处至旧祥符县界亦在六十里上下 。 与史书记载相符 , 由此可见 , 闵河当由南北濮水故道引洧潩为上源 , 沿着丘陵地的边缘 , 东北经新郑东、尉氏县西二十里 , 再东北流入开封城内 。 由外城南面的戴门傍广利水门流入 , 东流折南 , 由陈州门傍普济水门流出 , 称为蔡河 。
宋代的蔡河基本上是古代浪荡渠(又名渠水)的故道 , 惟首尾河段略有不同 。

「晓形楼主人」古蔡河史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