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未解之谜』地球内部到底有什么
一直以来 , 人们力图探寻地球内部的奥秘 。 18世纪 , 人们计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后发现:地球内部的平均密度为5520kg/m3 , 而地球表面岩石的平均密度是2670kg/m3 , 两者相差1倍多 。 这说明地球内部一定存在着重物质 。
本文插图
19世纪中期以后 , 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探索地球内部的奥秘 。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地震仪测量发现 , 每当发生巨大地震时 , 受到强烈冲击的地下岩石会产生弹性震动 ,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 这种弹性波就是地震波 。 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 且传播速度较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 传播速度较慢 。 由此可知 , 随着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 ,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也会发生变化 。
本文插图
1909年10月8日 , 萨格勒布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 , 南斯拉夫的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经过研究发现 , 地震波在传到地面下33千米处发生了折射现象 , 于是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正是地壳和地壳下面物质的分界面 。 1914年 , 在一次地震中 , 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又发现在地表下面2900千米处 , 纵波的传播突然急剧变慢 , 横波则完全消失了 , 这说明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 后来 , 人们为纪念他们 , 将以上两个不同的界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
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分界 , 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 。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 , 指从地面到莫霍面之间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 。 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 高低不平 , 平均厚度为17千米 , 大陆部分远比海洋部分厚 , 平均厚度为33千米 , 高山、高原地区甚至厚达60千米~70千米 , 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仅有6千米 。
本文插图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 , 是从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一层固体物质 。 这一层的主要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 , 其含量由上而下逐渐增加 。 这一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 深度为从地下5千米~70千米以下到地下2900千米以上 , 从莫霍面到1000千米深处是上地幔 , 地下50千米~250千米是上地幔顶部 , 这里存在一个软流层 , 岩浆可能就是发源于此 。 地下1000千米-2900千米深处是下地幔 , 其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上地幔大 , 物质状态可能不再是固体 , 而是可塑性固体 。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 , 位于地球的最里层 。 1936年 , 丹麦地质学家莱曼通过对地核中传播的地震波速度的测量 , 发现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 。 外核在2900千米-5000千米深处 , 物质状态接近液体 。 内核又叫“铁镍核心” , 在5000千米以下深处 , 其温度、压力和密度更高了 , 物质成分近似于铁镍陨石 。
【『揭秘未解之谜』地球内部到底有什么】
本文插图
美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验后发现:地核温度从内到外温度逐渐降低 , 地球中心的温度大约是6880℃;内外核相交面的温度是6590℃.略低于地球中心:外核与地幔的相交面的温度更低 , 是4780℃ 。 除此之外 , 科学家还发现 , 地球内核的压力极大 , 每65平方厘米为2200万千克 , 是海平面的地球大气压的330万倍 。
近年来 , 借助大型计算机 , 研究人员从地面上3000个监测站收集到了大量的地震观察情报 , 并对之进行了综合分析 , 描成一张总图 , 结果发现:地核表面布满“山头”和凹凸不平的地带 , 结构与海洋相似 , 充满了低密度流体 。
推荐阅读
- 『像素』荣耀潮流情报局:揭秘荣耀30系列预热视频背后的故事
- 昭通@古DNA揭开云南昭通“僰人”悬棺葬人群族属之谜
- 「悬棺葬」古DNA揭开昭通“僰人”悬棺葬人群族属之谜
- 『SIWEN』麒麟985真实跑分揭秘,荣耀30性能到底如何?30系列机型该怎么选?
- 『科技白客』揭秘iQOO产品品质,低温充电只是开始,还有刹车片挑战
- 『mcn』揭秘网红主播背后的资本推手:一图看懂头部MCN机构的资本图谱
- [华为Mate30]一起揭秘华为现在为什么不用三星顶级屏幕了?
- [阿里巴巴集团]一群阿里人如何用 10 年自研洛神云网络平台?技术架构演进全揭秘
- 数据@74%企业已采用数据科学平台!IDC新报告,揭秘加速数据分析的核心要诀
- 「微信」揭秘长安UNI-T黑科技,车载微信、视线亮屏这些好玩的功能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