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历史 | 100条典故,读懂半个中国( 六 )


69、科学巨匠 祖冲之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家和机械制造家 。他所创制的《大明历》 , 确定一年为365.2428天(与现代科学确定的只差50秒) , 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祖冲之还和他的儿子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 , 后人称之为“祖氏原理” 。于公元500年逝世 , 享年72岁 。
70、 淝水之战:十六国时期 , 前秦苻(fu)坚讨伐东晋 , 其先锋部队被晋军击溃 , 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 。晋军要求秦军后撤 , 以便渡河一决胜负 , 在秦军撤退之际 , 秦军中有人疾呼:秦军败了 , 秦军大乱 , 晋军乘胜出击 , 大获全胜 。侥幸逃脱者丢盔弃甲 , 连听到“ 风声鹤唳(li)”也以为是晋军到了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
71 、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的代表人物 , 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 , 代表作《洛神赋图》 。
72、公元581年 , 杨坚灭北周 , 称帝 , 国号隋 , 为隋文帝 , 建都长安 。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 , 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 , 其中最大的功绩是 , 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 开创了科举制 。公元587年 , 隋文帝举兵南下 , 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 统一了中国 , 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
73、公元604年 , 杨坚次子杨广夺取皇位 , 是为隋炀(yang)帝 , 公元617年 , 晋阳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 , 攻入长安 , 立代王侑(you)为帝 。公元618年三月 , 隋炀帝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于江都 , 五月李渊在长安废隋恭帝侑 , 称帝 , 国号唐 , 建元武德 , 是为唐高祖 , 隋朝灭亡 。
【典故■历史 | 100条典故,读懂半个中国】74、 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 , 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 。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惧怕李世民的势力 , 屡次设计谋杀李世民 , 公元626年 , 李世民伏兵玄武门 , 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 , 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 , 八月李世民即位 , 是为“唐太宗” , 年号 , “贞观” 。
75、 房谋杜断: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的宰相 , 房玄龄、杜如晦 , 房玄龄善于谋略 , 杜如晦能断大事 , 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 , 唐太宗视为自己的手臂
76、公元641年 , 文成公主与吐蕃(bo)王朝松赞干布和亲 , 为加强藏、汉两族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
77、玄奘(zang)西游取经:公元627年 , 陈玄奘孤身西行取经 , 历经大小110各国家 , 到达佛教圣地—天竺 , 公元645年返回长安 , 历时18年 , 带回佛经600余部 , 著《大唐西域记》 。
78、公元649年五月 , 唐太宗病逝 ,太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 , 唐太宗在位期间“偃(yan)武修文” , 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 文化繁荣 , 国力鼎盛 , 史称“贞观之治” 。
典故■历史 | 100条典故,读懂半个中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79、女皇 武则天:公元655年 , 唐高宗废皇后王氏 , 册立武则天为皇后 , 自此 , 武氏独揽内宫大权 , 660年 , 因高宗患风眩 , 目不能视 , 下诏委托武则天协理政事 , 武则天从参政步入执政;674年武则天与高宗同殿听政 , 共受朝拜 , 天下称“二圣” , 公元683年 , 高宗卒 , 武则天立三子李显为帝 , 是为唐中宗 , 自为皇太后临朝听政 , 次年 , 武后废中宗 , 改封庐陵王 , 立四子李旦为帝 , 是为睿宗 。公元690年 , 武则天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下 , 登临大宝 , 改唐为“周” , 自号“圣神皇帝” , 武则天称帝后 , 大开科举 , 破格用人 , 奖励农桑 , 发展经济 , 知人善任 , 容人纳谏 , 在其掌理朝政的半个世纪 , 社会稳定 , 经济发展 , 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