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叙史#从蒙特威尔第到孔尚任,看中外同一时期的不同的戏剧文化


导语:
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 , 意大利处于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巴洛克时代 , 而中国正值明末清初 , 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政治的风雨飘摇带来了思想文化的剧烈碰撞 , 巧合的是两国的戏剧艺术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辉煌发展 。 不同社会背景下 , 以蒙特威尔第代表的意大利剧作家与以孔尚任为代表的明清文人各显神通 , 在戏剧作品中呈现了富于时代特色的世情民俗 。 1、 和而不同-意大利歌剧与中国昆曲
求偶时吟唱关关雎鸠 , 劳作时念诵采苓首阳之巅 , 就连祭祀也要跳起一支《周颂》 ,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 , 载歌载舞就是劳动人民表达喜怒哀乐的重要方式 。 尽管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化与以基督教统治为纽带的西欧罗马文化大相径庭 , 但两种文明不约而同的衍生出了歌唱、舞蹈相结合来讲故事的新型艺术形式:戏剧 。
历史上的意大利一直是文艺与浪漫的中心 , 也是欧洲歌剧的中心 , 以起源早、传播广、风格鲜明为特点 , 深刻的影响着欧洲的歌剧文化 。 戏剧的英文名称"Opera" , 最早正是一句地道的意大利语 。 意大利歌剧的起源是中世纪罗马天主教教堂里单声部的祷歌和四处游走传唱史诗的吟游诗人 , 随着十四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商业资本最为发达的意大利 , 追求变革的音乐家们开始探寻如何用自由的表现手段表达音乐的个性化 。 十六世纪晚期 , 意大利的诗人、学者组建的佛罗伦萨学会在创作、演出中创造了重视单声部独唱曲旋律性的宣叙调 , 从而为观众营造出了更强的感染力 , 这就是早期的意大利歌剧 。

#小芳叙史#从蒙特威尔第到孔尚任,看中外同一时期的不同的戏剧文化
本文插图

昆曲在中国则素有"百戏之祖"的美名 , 从创作到表演 , 以体系完整、基础深厚、积累丰富 , 在中国戏曲史上是是中国民族艺术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 。 昆曲诞生于14世纪中期(元朝)的苏州昆山一带 , 初名"昆山腔" , 开始唱的是清曲、小调 , 逐渐融合了江西弋阳与浙江海盐、余姚的方言 , 以琵琶、笙笛伴奏 , 行腔缠绵婉转、如水行舟 , 又称"水磨调" 。 在明万历年间 , 以苏州为中心 , 辐射长江、钱塘江流域 , 在中原腹地广为流传 , 成为明清影响力最大的剧种 , 也产生了鲜明的流派风格 。 其中 , 在苏浙一带流行的被称作南昆 , 南昆多文戏 , 婉转柔美 , 多擅长刻画才子佳人的爱情;而在北京和河北等地传唱的则被称为北昆 , 豪放激越 , 多讴歌金戈铁马的英雄豪杰 。
昆曲的剧本主要仿照了元杂剧 , 一出大戏连唱好几天 , 分出的折子戏虽贯串于总体情节 , 却保持相对独立 , 故事完整 。 昆曲文词典雅含蓄 , 唱腔中多辅以舞蹈动作 , 用折扇、水袖增强观赏性 , 或用肢体动作对唱词加以解释 。 作为中国戏曲代表 , 昆剧的舞美与京剧等相似 , 服装式样繁杂华美 , 常见行当有老生、老旦、小生、闺门旦、净、丑等 , 人物角色用妆容进行区分 , 如脸谱主要为净、丑两行使用 , 以红、白、黑三色对人物进行常规中国戏剧特色"脸谱化"处理 。 2001年 ,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中国获此殊荣 , 成了第一批的十九个国家之一 。

#小芳叙史#从蒙特威尔第到孔尚任,看中外同一时期的不同的戏剧文化
本文插图


#小芳叙史#从蒙特威尔第到孔尚任,看中外同一时期的不同的戏剧文化
本文插图

2、巴洛克时代热烈甜美的意大利歌剧
所谓"巴洛克"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 , 盛行于公元十六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的欧洲 , 因其豪华精致 , 一改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 , 气氛热烈 , 更适宜表达强烈的情感 , 以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深刻影响了音乐、绘画、建筑、装饰等多个艺术层面 , 故而在文化艺术史上 , 巴洛克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名称 。 此时的意大利正是欧洲文化的中心 , 音乐家们们大兴改革 , 用夸张热烈的奔放旋律去阐述作品内核 , 对音乐的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变革 , 突破了文艺复兴式的统一框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