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仕勇讲史」秦穆公的谥号是“穆”还是“缪”?生谥还是死谥?美谥还是恶谥?( 二 )


因此 , “秦穆公”不可能是庙号 , 而只能是谥号 。
问题又回到了最初 。
「覃仕勇讲史」秦穆公的谥号是“穆”还是“缪”?生谥还是死谥?美谥还是恶谥?
文章图片
“秦穆公”和“秦缪公”如果都是谥号 , 那就只能二选一 , 不能兼而有之 。
不过 , 有人认为 , 谥号又分为两种 , 一种是“生谥” , 一种是“死谥” 。
没有特别说明 , 通常的谥号都属于“死谥” , 即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 , 别人依据其生前事迹给予他的称号 。
这个称号是相对公平公正的 。
而“生谥” , 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在生前就得到的称号 。
这种情况 , 历史上有没有呢?
有 。
比如楚太子弑父 , 谥父为“灵” 。 但其父尚未闭眼 , 口虽不能言 , 却眨巴地眼睛似有所指 。 死者为大 , 太子赶紧改谥为“成” , 他这才瞑目 。
这位楚王即史书上记载的楚成王 。
又比如 , 卫灵公因卫国内乱仓皇出逃 , 后来北宫喜与析朱鉏帮他平乱 , 并迎他归国 。 卫灵公欣喜之下 , 立赐北宫喜谥为“贞”、析朱鉏为“成” 。
还有 , 魏明帝曹睿死前两年 , 就早早钦定了自己的谥号为“明” 。
不难看出 , 像魏明帝曹睿这样的“生谥” , 根本就属于自称 , 必须是好称、美称 。
实际上 , 据王国维等学者考证 , 中国古代最早应用谥法的时代 , 并非《逸周书·谥法解说的“维周公旦、太公望 , 开嗣王业 , 建功于牧之野 , 终将葬 , 乃制谥” , 而是出现在西周末期 。
但商、周两代帝王 , 在名字以外都有号 , 如文、武、成、康、昭、穆等等 , 这些都是帝王生前的别号或称号 。 起初只有商王、周王有号 , 后来公卿纷纷效仿 , 自取其号 , 如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等等 , 莫不如此 。
那么 , 秦穆公的“穆”字 , 很可能是他生前自取的尊号和美称 , 也可以说是“生谥” 。
可惜的是 , 查遍与秦穆公有关的史料 , 都从没有出现过他自称或他人尊称他为“穆公”的记载 。
因此 , “秦穆公”只能是“死谥” 。
到底是“秦穆公”呢?还是“秦缪公”?
《逸周书·谥法解》里面说“胜敌志强曰庄”、“经纬天地曰文”、“绥柔士民曰德”、“威强敌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安乐抚民曰康”、“布义行刚曰景”、“辟土兼国曰桓”、“爱民好与曰惠” 。
根据这些说法 , 可知秦国诸公中秦庄公、秦文公、秦德公、秦武公、秦成公、秦康公、秦景公、秦桓公、秦惠公这些人全都是美谥 , 但这些人的功绩远远不如秦穆公 , 论理 , 秦穆公得到的就应该是美谥“穆公”而非恶谥“缪公” 。
尽管《史记·蒙恬列传》提到了秦穆公有“杀三良而死 , 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这两个污点 , 但这不过是些小污点 。
要知道 , 秦国的人殉制度在秦武公时期就开始了 , 在出土的秦景公一号大墓中也出现了大量殉人 , 而秦武公、秦景公得到的都是妥妥的美谥 。
秦国诸公中 , 获恶谥的 , 也就是“杀戮无辜曰厉”的秦厉公和“好变动民曰躁”的秦躁公两人而已 。
把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和秦厉公、秦躁公这两个庸主相提并论 , 根本说不通 。
合理的解释就是:秦穆公的谥号是美谥“秦穆公” 。 “秦缪公”是后人混用和误写 。
《史记·秦本纪》收录有秦孝公的《招贤令》 , 其中有说:“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 , 修德行武 , 东平晋乱 , 以河为界 , 西霸戎翟 , 广地千里 , 天子致伯 , 诸侯毕贺 , 为后世开业 , 甚光美 。 ”
秦孝公这是在极力赞美秦穆公功德 , 但却用了“缪公”的称呼 , 如果说“缪公”是一个恶称 , 根本不合情理 。
诗歌《黄鸟》在指责和唾骂秦穆公杀三良事 , 里面却写:“交交黄鸟 , 止于棘 。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 维此 , 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 。 ”论理 , 既然你要唾骂一个人 , 而他有一个恶称为“缪公” , 你没有采用 , 而采用了他的美称 , 同样不合逻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