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生活研究小组@南京人都不知道的"孝陵卫"——守卫皇陵600年的传奇部队( 二 )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皇太子朱标葬于孝陵之东 。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 朱元璋病死 , 与马皇后合葬孝陵 , 孝陵地宫正式启用 。
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 , 孝陵卫开始 驻扎于此 , 忠诚地守着他的陵墓 , 从此以后再没有离开 。
根据史料记载 , 孝陵卫的官兵共驻扎了167年 , 直到明朝灭亡 。
此后 , 孝陵不再有驻军把守 , 遭到严重的破坏 。
本文插图
到清咸丰三年 , 孝陵地区又成了太平军和清军的战场 ,
孝陵和灵谷寺等地面的木结构建筑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 有“草满故陵埋石马 , 月明荒径泣铜驼”的诗句 , 描写了孝陵的荒芜情景 。
本文插图
孝陵卫这个地名 , 并非以建筑为名 , 而是一个古代的”特殊机构“ , 放现在大概就是xx军区这样的概念 , 在范围上包含了”孝陵“ , 又不止有孝陵 。
孝陵卫们600年的守护
1368年―1644年 , 明朝的历史只有276年 , 不算长 , 但足够辉煌 。
明朝覆灭之后 ,孝陵卫的建制已经取消 , 有一部分曾经的”孝陵卫“依旧留了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 成为寻常百姓 , 继续一代又一代默默为朱元璋看护着孝陵 。
本文插图
清代的孝陵卫 , 成了南京各种名酒的酿造地 。
甘熙《白下琐言》中记载:“今所沽烧酒出孝陵卫 , 皆米酿成 , 有堆花之目 , 其地有酒行 , 清晨驮载入城 , 岁无虚日 。 ”孝陵卫的剪绒也是南京的著名特产 。
本文插图
还是根据甘熙的《白下琐言》记载:道光年间 , 有人从浙江雇来织工 , 自己捐资置办了棉纱 , 在孝陵卫一代开设了织布作坊 。 让失业的人学习剪绒 , 廉价省工 , 而且也是每日必须的日用品 。 这个行业一兴起 , 对市场的补救不小 , 带来的利益造福了百世后代 。
除了酿酒之外 , 明孝陵在清代也有军事驻地属性 , 是当时 清军江南大营的驻地 。
民国时 , 又将孝陵卫作为护卫首都南京的东大门 , 修筑工事 , 派驻精锐重兵把守 。
这时的”孝陵卫“们又在何处?
2004年 ,明孝陵最后一个守陵人:74岁的 周崇熙老人 , 搬出了自己在明孝陵附近的住所 。
本文插图
周崇熙:“我们周家是朱洪武当年亲自挑选 , 从安徽凤阳迁来的 。 ”
之前提到过 , 当年从凤阳迁来的守陵人有周、李两姓 , 李姓早已迁离分散 , 只有 周崇熙一家还在 , 到了 周崇熙这一辈时 , 已是26代 。
守陵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特殊职业 , 往往是由和逝去的帝王有着血缘关系或同乡之类密切联系的家族担当 , 守陵的职业世袭 , 朝廷会定期发放俸禄 。
到了周崇熙父亲和叔叔那一辈 , 已经没有俸禄了 , 他们就在明孝陵的享殿旁摆了一个茶摊养家糊口 。
本文插图
每天一大早 , 他们照旧将一张传了300多年的朱元璋画像(已遗失)挂到享殿中央 , 到晚上五六点收摊时再放下来 , 一年365天 , 风雨无阻 。 对周家来说 , 明朝灭亡以后 , 这挂像的事就是守陵的主要内容 。
“这张大画是黑白的 , 画首写着‘太祖遗像’4个篆文大字 , 朱洪武一身和尚装束坐在椅子上 , 五岳朝天 , 两耳垂肩 。 ”周崇熙说 , “画像上唯一有色彩的地方是他脸上的麻子 , 是用朱砂点的 , 很显眼 。 ”“那时的画像是用一个滑轮挂上去的 , 因为1米多宽、3米多长的画实在太大了 。 ”
推荐阅读
- 『朱之文』大衣哥被踹家门还要含笑合影,9年名人生活,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 「央视」南京:垃圾不分类且拒不改正 个人最高罚200元
- 南京:垃圾不分类且拒不改正 单位最高罚5000元 个人最高罚200元
- 『生活招数多』手机网络慢还不稳定?打开这个“隐藏功能”,网速会有明显提升!
- 『哈啰』哈啰APP改版:出行+本地生活加速行业进化
- 光明网:来围观下南宋人的精致生活?
- 『鲸鲸说历史』溥仪退位后在紫禁城过着怎样的生活?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 『草根一一』胡琏逝世后, 他貌美的姐妹花老婆, 晚年生活怎么样了?
- 解封十天武汉好吗:堵车和热干面回来了,满血的生活还没回来
- 『火爆新闻』最狂诈骗犯每周骗到1800万,生活奢靡与老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