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哈尔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跑冰排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跑冰排
「大话哈尔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跑冰排
本文插图

值班大话君:秋深月影
开江了 。
每年谷雨以后 , 也就是四月中下旬 , 清风吹拂 , 气温骤然上升 。 东北大地万物复苏 , 冰雪消融 。 沉睡整整一个冬季的大小江河逐渐融化解体 。 春天到了 , 冰冻三尺的江面融化了 。 冰水顺流而下 , 浩浩荡荡 , 东北人称“开江了!” 。 开江,在东北主要是指上述河流 , 在春季解冻时 , 冰面开裂 , 江水混合冰块顺流而下的自然现象 。
开江景象蔚为壮观 , 民间又有“文开江”和“武开江”之说 。 江面缓慢融化,少量破碎浮冰顺江而下,俗称“文开江” 。 某天某时 , 随着一声惊雷般的巨响 , 咆哮的江水夹带着 , 一片片、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冰块 , 有意流动的 , 无意流动的 , 连绵不断 , 顺江而下 , 各式冰块时而轻轻地互相撞击 , 撞出的声响象是瓷器相碰;时而又堆积一处 , 慢慢蠕动形成冰山 。 突然间 , 叠加的冰块崩塌破碎 , 冰、水、风、泥土 , 混杂一起奔涌而下 。
「大话哈尔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跑冰排
本文插图

清初东北文化启蒙才有“冰牌“词汇
冰冻融化称作“冰冸” , 晋代左思《蜀都赋》:“木落南翔 , 冰泮北徂 。 ”明朝徐勃《送人之燕》诗云:“燕国八千里 , 送君离恨增 。 短衣粘雪片 , 孤棹触冰棱 。 ”
冰泮、冰凌(棱)、冰牌、冰排等称呼 , 皆为汉语对同一类自然景观在不同环境和时空的对应音 。 牌 , 最有特点最威风的是古代官员出行高举的回避牌 , 一般为长方形 , 挺像浮冰的形状 。 排 , 民国以后 , 东北地区大量砍伐森林 , 伐下来的木头直接扎成大排子 , 顺流而下 , 漂浮的木排似开江的冰牌 。 “放排子” , 比较具有年代感的词语 , “冰排”也不过是“冰牌”一词的现代音变 。
中原地区很少见到“跑冰排”的自然景观 , 故而明清以前的汉语语境无“跑冰排”等词汇 。 清朝以前的东北以渔猎民族为主 , 游牧民族次之 , 东北土著民族见多了“冰排”等奇观 , 但初兴时期的他们多无文字 , 口口相传的文化记载下来的甚少 。 随着清代东北边疆的开发 , 流人带来先进的文化以后 , 汉语语言环境下才有“冰牌”、“冰排”等词汇 。
【「大话哈尔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跑冰排】清代东北边疆未开发之前 , 东北绝大多数地区林木翁蔚,田野未 辟 。 塞外之水 , 或出山谷 , 或起平原 , 冬春之际江河皆冰 , 人马可行冰上;夏秋水势泛滥 , 行旅多为所阻 。 立春开始至三月 , 终日夜大风 , 如雷鸣电激 , 尘埃蔽天 , 咫尺皆迷 。 谷雨以后 , 才算开春 , 依次由南向北江河开化 , 出现“跑冰排”的奇观 。
「大话哈尔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跑冰排
本文插图

对东北“跑冰排”自然现象最早的文字描写 , 见于清初流徙塞外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市)的著名诗人方拱乾的诗集中 。 顺治十八年(1661)春季的一天 , 方拱乾携友人郊游畅饮 , 作了一首《同诸君子坐河边冰畔》:“冰声破屐响 , 又观雪河春 。 ”这是至今为止较早描写“跑冰排”奇观的文字 。
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春天 , 诗人何世澄看到了跑冰排的壮观美景 , 其《艾浑即景》诗云:“黑龙江畔霁云生 , 江水流冰无尽声 。 ”一道彩虹映在黑龙江畔 , 滚滚冰排顺江奔涌 。
同一时期在稍微向南的地方 , 另一位文人 , 宁古塔流人之子浙江山阴人杨宾 , 他1690年的春天 , 第二次过天河松花江遇到了跑冰排 , 据其书《柳边纪略》载 , “流澌蔽江 , 锋甚利 , 舟不肯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