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顶尖的人和事背后的根本规律(深度)( 二 )


而B同学这时候还是基层员工 , 工资虽然每年都有普调 , 但相比A已经差距挺大了 。 其实B也不是不努力 , 在部门里也属于中等偏上一点点 , 只是没有突出 。 因为觉得工资不够高 , 还是一直住在一个小时的地方 , 每天挤公交 。 因为公交实在人太多 , 路上大部分时间事看视频和听音乐 。
七八年过去了 , 现在A已经是部门的一把手了 , 也属于头等舱的人了 , 公司给每个高管都定期有高管教练辅导 , 还有期权之类的 。 B呢 , 现在也是个组长了 , 带六七个人吧 。
回头看 , 七八年的时间 , A和B的距离是怎么一步步拉大的?
首先 , A因为最开始无意间接了个重要项目而被迫特别努力 , 从而获得加薪和领导认可 , 于是可以负担起距离更近的更贵的房租 , 导致每天可以比B多工作一个小时 。
然后 , 因为有机会做复杂项目 , 虽然困难多加班多 , 但能力也因此被锻炼提高的多 。
接着 , A有了实习生助理 , 可以进一步节省自己时间 , 提高自己效率 。 后来做了组长 , 带更多下属 , 自己也接触更高层面的工作 , 而且还有机会得到公司很多培训 , 能力又进一步提升 。
这一步步 , 也许最开始A和B几乎差不多 , 但是因为A每次的多一丁点优势 , 让A可以持续得到更多优势 , 几年累积下来 , 两个人已经事天壤之别了 。
现在 , A的年薪也近百万了 , 期权价值近千万 。 算一算 , 过去七八年累积收入超过1000万吧 。
B年薪也有四十多万 , 但期权几乎没有 。 七八年累积收入估计250万...他们俩之间的差异已经有4倍了 。
但A真的比B多付出了4倍吗?
肯定没有 , 其实也就每天多工作一个小时吧 , 等于比 B多付出10% , 但却高出400%的回报 。
更可怕的是什么呢?现在A因为职位高 , 自己也读了商学院 , 大部分的周末都在商学院上课 , 接触的人事物也都不一样 。 而B呢 , 周末双休都在休息 。
新东方:顶尖的人和事背后的根本规律(深度)
本文插图

本来A也就每天比B多一个小时工作时间 , 现在平均每周又多一两天的学习时间了 。 虽然B也挺努力 , 但已经没有办法追上A了 。 就像骑自行车的人 , 追一个开宝马车的人 , 就算很努力 , 两者的距离还是会不断拉大的 。
现在 , 两个人都30岁多一点 , 可以预测 , 再过10年 , A的身价大概率是B的20倍以上了 。 而A总体上也就比B多付出了10% , 而已 。
拥有的 , 给他更多 。 没有的 , 把它仅有的也拿走 。
老子道德经里也说 , 人之道 , 损不足以奉有余 。 也就是从穷的手里拿出来补贴富的 。
公司里还有另一个同事 , 也是很年轻的同事 。 每次开会时 , 部门老大问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 他都挺积极发言的 。 因为发言提问就会有一来一回的对话 , 部门老大就觉得这个同事还挺积极的 , 也挺爱思考的 , 有时候开会时会主动问他对这个事情有什么看法 。
因为他经常会被提问 , 于是往往开会时别人心不在焉看手机之类的 , 他都很积极投入 , 因为万一被提问答不上来 , 很尴尬 。 自然慢慢的领导对他印象挺好 , 复杂一点的难一点的事情也就多给他做 , 他也就越来越多机会了 。
做的事情越多 , 了解的信息越多 , 就越有建议和对话的能力 , 这就形成了正向循环了 。 后来这位同事一路晋升的很快 。 而这一切的起点 , 只是因为例会上他比其他人积极提问了而已 。
/02/
世界的残酷真相:
这个社会虽然没有阶级
但是 , 是有阶层的
前面都是说的人的规例子 。 下面说一点事情的例子 。
比如早年的滴滴 , 因为用户多一些 , 所以投资人愿意投钱给他 , 因为融资的钱比竞争对手多一些 , 所以在红包补贴上就比对手多一些 , 用户看到红包多也就更愿意用滴滴 , 因为更多人用滴滴所以更多投资人愿意加注投资 , 滴滴从而更有钱做补贴以及打击对手……从而形成了正向循环 , 也就是“拥有的 , 给他更多” , 有钱有用户的 , 就越来越有钱和有用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