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北京:非遗时光 |清宫御用疗法成“国家级非遗” 小小竹罐中有何奥秘
“王氏脊椎疗法“起源于清顺治年间 , 相传至今已是第十三代 。
如今 , 这一疗法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 , 在非手术治疗脊椎、关节、脑疾等方面显现出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 2011年 , “王氏脊椎疗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当时如果我不干下去 , 竹罐儿可能就没有了 。 ”说这话的 , 是“王氏脊椎疗法”第十三代传承人王兴治 。 接手家传绝学 , 为人看病 , 对王兴治而言虽然是顺理成章 , 却也是一个极大的意外 。
这其中究竟有何故事 , 小小竹罐又有何神奇之处?这还要从清代顺治年间讲起 。
本文插图
接手家传绝学
“王氏脊椎疗法”起源于清代顺治年间 。 清军入关时将士屡受箭毒枪伤 , 伤亡惨重 , 因此清军急征当时的民间中医王汝清从军 。 王汝清以毒伤治疗绝技著称 , 因其疗法疗效可靠、治愈率高 , 被留为清宫御用 。
后来 , 王汝清又继续潜心研究 , 针对当时常见多发的颈、腰、腿部病痛 , 深入探索 , 反复改进疗法 , 根据中医“经脉所通 , 主治所及”的原理 , 选择阳经为主、阴经为辅的经脉 , 运用内病外治、祛邪扶正的方法 , 使药物直达病灶 , 并将致病之风、寒、湿、痰、浊直接清出以疏通经络 , 全面发挥配方药物活血、通络、化瘀、滋养等综合作用 , 充分调动人体机能 。
王氏疗法所用的“罐”也不同于常见的气罐 , 而是用竹子制成的竹罐 。 王汝清研制的独特药物配方 , 逐步发展成为完整有效的“王氏脊椎疗法” , 传到王兴治已是第十三代了 。
上世纪90年代 , 王兴治在国营大厂工作 。 作为厂里技术、经营的双料骨干 , 王兴治当时已经在全国音响界小有名头 。 有段时间他赋闲在家 , 父亲怕他消沉 , 就提议让他跟着自己学习家传的手艺 , 给人看病 。 王兴治看着许多多方求医也未见好转的中老年病人 , 经过父亲的调理 , 一点点好转 , 心中也升起一股自豪感 。 他跟着父亲边学边做 , 几年里自己也用家传治颈腰椎病的本事帮了不少人 。
本文插图
变革寻求发展
王兴治打心眼里认为 , 家里这祖传的技艺是个宝贝 , 除了继承这门手艺 , 为患者解除病痛之外 , 王兴治还有更多的想法 。 他认为 , 是好东西 , 就应该造福更多的人 。
王兴治是工程师出身 , 做事首先想到的是规范 。 当时他注意到 , 医疗方面有一个“沾血用品一次性”的国家规定 , 而祖上一根瓷片针、一套竹罐用到坏才换的做法显然是不合规矩的 。 但祖上的做法也有效果方面的考虑 , 因为竹罐的神奇之处 , 正在于经过反复熬煮的竹罐里浸透了药 。 这药效 , 可不是新的白竹罐煮一次能达到的 。
怎样才能既符合国家规定 , 同时又不降低药效?“有次在外面吃饭 , 看到酱油能浸到鱼刺里 。 我就去问这该怎么做 , 回来用同样的方法用药 , 解决了一次性竹罐里药含量的问题 。 ”王兴治说 。
那时 , 王兴治还专门为这个小竹罐申请了专利 。 而守着祖传技艺的父亲 , 却认为他是不安分 。 父子俩为了给人瞧病要不要收费、能不能收徒、竹罐和针是一套用到底 , 还是改成一次性的 , 没少争执 。 一心要把家传技艺发扬光大的王兴治和保守的父亲之间 , 分歧越来越大 。
后来 , 王兴治与父亲分开经营 。 最初几年 , 一次性竹罐费、场租费还有带徒弟、雇医护人员的费用 , 每天一睁眼每一项都要钱 。 王兴治四处借钱 , 几年下来负债80万元 。 但无论如何 , 王兴治都坚持了下来 。
【文旅北京:非遗时光 |清宫御用疗法成“国家级非遗” 小小竹罐中有何奥秘】从接手家传绝学 , 到为“王氏脊椎疗法”申请下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并成为国家认可的第十三代传承人 , 年逾六旬的王兴治近20年的心血都花在了“王氏脊椎疗法”上 。 令他欣慰的是 , 儿子王旭也爱上了中医 , 开始钻研“王氏脊椎疗法” , 现在正在为成为“王氏脊椎疗法”的第十四代传承人努力着 。
推荐阅读
- 『央央』塔罗牌占卜:你单身的原因?
- 『塔罗师央央』塔罗牌占卜:你们的情感走向会是怎样的呢?
- 「属相」属相不合婚姻就不幸福吗
- 女友■什么星座女友最不听话
- 二月哥:娱乐圈的弯弯男星,是不是都特别怕取向暴露?
- 『眉毛』眉毛怎么画才好看 推荐适合初学者的教程轻松上手
- 九叔:这是一份情侣裸睡指南
- 『B站』四月刊 | B站跨年晚会:你的热爱,由我来热爱
- 『会东发布』鱼城说法:第三十一期
- 「戏子说电影」「挤进被窝」,电影建立共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