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中国人民解放军,凭什么“无法复制”?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 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 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 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 ”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一首歌谣 , 是人民军队来自人民的生动体现 。
国与家、忠与孝 , 在中国军人眼中 , 并非一项单选题 。 保国 , 便是保家;尽忠 , 更是尽孝 。
大渡河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的十七勇士、狼牙山纵身跳崖的五壮士、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奋勇堵枪眼的黄继光等 , 一个个英雄用行动诠释了牺牲奉献的精神……为了人民利益甘愿献出一切乃至生命 , 这是一代代革命军人用行动践行的铮铮誓言 。
那些可歌可泣的记忆 , 永远在激励着军营;那些血肉相连的历史 , 永远在昭示着未来:脱离人民寸步难行 , 依靠人民无往不胜 。 人民就是那难不倒的“量天尺”、打不断的“补给线”、摧不垮的“根据地” 。
这是一次令人回味的对话 。
1936年 , 在陕北根据地 , 美国采访人员埃德加·斯诺问12岁的月娃子为什么当红军?
月娃子答 , “红军为穷人打仗 , 是抗日的 , 谁不想当一名红军战士!”
这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
2017年6月26日中午 , 四川省茂县山体垮塌现场 , 当搜救官兵面对二次坍塌危险暂时撤离时 , 一名战士向着废墟里的村子长跪不起 。
战士名叫王昊 , 就出生在这里 , 在此次垮塌中 , 包括爷爷、父母在内14名亲人失联 。 而王昊一赶回家乡便向指挥部请令:留下来参加救援!
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情怀 。 放眼世界 , 或许没有哪一支军队像我军这样 , 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 , 喻为“血肉” 。
人民立场是我军的根本政治立场 , 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国家武装力量的显著标志 。 我军自成立之日起 , 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
一切来自人民 , 一切依靠人民 , 一切服务人民——风云激荡90余载 , 人民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血脉相连 , 才从胜利走向胜利 。 正如习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所说 , 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 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 , 哪里有敌人 , 哪里有危难 , 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
我是一个兵
根基血脉来自人民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 , 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 ”1927年8月1日 , 南昌城头的枪声 , 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 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
峥嵘岁月 , 铁血荣光 。
长征路上 , 尽管有重重敌军的围追堵截 , 尽管条件异常艰苦 , 仍然有千百万工农加入红军 。 不断有红军战士倒下 , 也不断有新的战士加入 。
当年仅有23万人口的江西兴国 , 有8万人参加红军 。 位于鄂豫皖苏区的红安 , 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铜锣一响 , 四十八万 。 男将打仗 , 女将送饭 。 ”红四方面军中 , 每3名指战员中就有1名红安人 , 每4名烈士中就有1个是红安籍 。
在湖南 , 10万桑植人 , 5万投身革命 , 没有几个活着回来 。
贺捷生回忆说 , 1935年11月19日 , 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 , 自那以后 , 父亲贺龙再也没有回到家乡 , 一个重要原因 , 父亲无法面对那么多失去亲人的父老乡亲 。 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结、永远的痛 。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 , 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 , 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 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 ”习近平主席在“八一”重要讲话中引用了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一首歌谣 , 这是人民军队来自人民的生动体现 。
在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有一尊妇女的塑像 , 这个人叫邓玉芬 , 是密云县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 。 八路军挺进平北后 , 她相继将丈夫和五个儿子送上抗战前线 , 都为国捐躯 。 她除了一次次擦干眼泪外别无所求 , 还经常冒着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的伤病员 , 被誉为“英雄母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