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对话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任正非的这3点习惯,最值得我们学习



[任正非]对话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任正非的这3点习惯,最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插图

[任正非]对话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任正非的这3点习惯,最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插图

口述 | 吴建国(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
采访、作者| 新月
主播 | 吴迪 编辑| 双双
来源| 插座学院(ID:chazuomba)
从注册资本2.1万 , 到年销售额突破8500亿;从仅有6个人、默默倒卖交换机的小公司 , 发展为拥有19万名员工的世界头部通信设备制造商 , 华为是怎么崛起的?
1997年 , 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过程中 , 起草小组的一位教授问任正非:“人才是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任正非答:“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 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
春节前 , 插座学院对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吴建国进行了专访 。 1996年 , 34岁的吴建国从西安一家研究所空降华为 , 2003年离职创业 。 6年间 , 他历任华为产品策略总监、人力资源副总裁、总裁助理等职务 。
37岁时 , “跳级过猛”的吴建国被任正非“发配”到内蒙古做基层的市场营销工作 , 5个月时间 , 他在最不容易“榨油”的地方拿下了几千万元的订单 , 做到了该区的业绩冠军 。
在此次的对话中 , 吴建国跟我们分享了他在华为期间收获的成长经验 , 以及自2003年创业以来 , 他逐步成为企业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自我精进之路 ,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启示与帮助 。
以下 , 是吴建国的自述:

[任正非]对话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任正非的这3点习惯,最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插图

吴建国 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

[任正非]对话华为前人力资源副总裁:任正非的这3点习惯,最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插图

34岁成华为人力副总裁37岁降级成销售员基层经历可以颠覆成长观
华为是我唯一的企业经历 。 1996年加入华为之前 , 我在西安的一家研究所里设计光学仪器 , 但开发出来的几款“产品”却屡屡找不到销路 。
一天晚上加班之后 , 我和其他几位研究员聚在一起喝闷酒 , 突然有人说起:
听说华为的产品在开发之前就收到客户的定金了 , 不如过去偷师学艺 , 有了华为那样的销售能力 , 我们也可以办一家像样的公司 。
于是在1996年10月20日 , 我进入华为“见习” , 没想到 , 这一待就是6年 。
我算是空降兵 , 没有做基层岗位 。 华为当时成立了一个产品战略规划办 , 我做华为2号首长郑宝用的助理 。 一年时间 , 我主要负责了一件事 , 就是成立中国科技大学华为信息技术研究所 。
我原以为这是华为的技术战略 , 但实际上 , 任正非是要做人才战略 。 华为不仅仅是一家经营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的公司 , 更是一家经营人才的公司 , 再由人才的不断增值支撑业务的长期健康发展 。
因为华为招的99%都是优秀院校的应届生 , 任正非觉得我跟这帮年轻人比较熟 , 所以1997 年底 , 他把我调到了人力资源部 。
当我问及工作职责的时候 , 任正非只说了一句话:
“让你负责人力资源管理 , 就是希望在3—5年内 , 选拔并培养出来100个李一男(26岁当上华为常务副总裁)、李二男、李三男 , 100 个郑宝用、郑狗用、郑屁用 。 ”
2000年 , 李一男离开华为创业;2001年 , 郑宝用得了脑癌去美国治病 。 任正非在失去左膀右臂之后 , 华为的战舰依然破浪前行 。 我这才明白他老人家当年的良苦用心 。
做了两年人力资源副总裁之后 , 我被派上前线 , 到内蒙古乌海、阿拉善做起了销售员 。 当时我37岁 , 相比其他负责销售的同事年长许多 , 虽然一开始心理难免有落差 , 但没想到这竟成了我的优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