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厅人流少但有回暖迹象 国内咖啡市场5年后或达万亿元规模

咖啡厅人流少但有回暖迹象 国内咖啡市场5年后或达万亿元规模
文章图片

本报见习采访人员 倪 楠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逐渐向好 , 各行业正加快复工复产 。 日前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咖啡厅 , 了解其营业情况 。
“疫情期间外出人流量整体偏低 , 咖啡厅是受到较大影响的一个行业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咖啡行业不同业态有不同的运营模式 , 因此目前其复工复产情况也有所差别 。
咖啡企业逐步复工复产
“连锁品牌咖啡厅或大型咖啡厅基本上都已经复工复产 。 但出于对人流量因素的考虑 , 更多企业还是以线上外卖订单为主 。 ”斯葵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宏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一些做精品咖啡的私人咖啡厅 , 此前的销售模式更多的是引导客人来店消费 , 以保证咖啡的味道、品质 。 但目前对这部分商家来说 , 比较急迫的事情是完成线上的销售搭建 。
《证券日报》采访人员于近日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咖啡厅 。 其中 , 一家位于新建高档住宅区旁边的星巴克 , 在采访人员停留的较长时间内 , 店内只有3桌顾客 , 其中一桌是两人沟通工作事宜 , 另一桌是一个人带着电脑工作 。 店内人流量较少 , 外卖取餐频率也不高 。
采访人员随后又先后走访了位于商场内部和写字楼周边的星巴克门店 , 这两家店的店内顾客人数明显比住宅区门店的多 , 但大部分也是带着电脑谈工作和独自办公的人 。 据店面服务人员向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每天的人流量已经是显著增加的状态 。
而在一家漫咖啡店内 , 采访人员注意到就餐人数明显多了起来 , 一楼顾客人数占座位数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 二楼人流更多一些 , 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位置被坐满 , 多数人是独自工作 , 进行商务交流的人士较多 。 但外卖取餐频率非常低 。
经常去咖啡厅办公休闲的王女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来看 , 比较小的咖啡厅大多还没有营业 , 稍微大型的精品咖啡厅、主题咖啡厅人流较少 , 但是有逐渐回暖的迹象 。
“受疫情影响有些小微企业可能暂时还没有复工 , 这些企业的特点基本是抗风险能力较低 , 没有太多品牌性 , 另外产品的品质也不是非常出色 。 ”朱丹蓬表示 ,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 当整个行业发展非常好的时候 , 这些企业是可以分一杯羹的 。 但是一旦有突发事件的时候 , 这种企业的短板就会凸显出来 。
针对目前线下客流量仍相对较少的情况 , 不少已复工的咖啡企业纷纷采取应对举措 。 张宏对《证券日报》采访人员表示 , 很多大型品牌连锁企业 , 从一开始就是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 所以其线上销售系统是完善的 。 而对于部分中小咖啡厅和依赖“卖环境”的咖啡厅来说 , 之前采取线上销售的方式较少 , 目前很多东西是临时上架 , 线上销售系统并不完善 , 这类咖啡厅可能会推出一些套餐活动 , 来拉动线上消费 。
咖啡消费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事实上 , 中国的咖啡市场还是很有潜力的 。 东兴证券研报指出 , 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数据显示 , 我国咖啡市场消费年均增速达15% , 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 。 2025年 , 预计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 。
对于中国咖啡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 朱丹蓬表示 , 从宏观层面来说 , 咖啡市场一定是持续增长的一个品类 。 张宏对采访人员表示 , 咖啡企业应该做到几点以保证自身的发展 , 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 , 其次是保证产品的稳定输出 。 另外不建议对店面进行盲目扩张 , 无论是面积还是数量 。
而对于近期引发诸多关注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瑞幸造假的背后也揭示了相关问题 , 咖啡仍然会继续在中国渗透 , 但经过这次事件大家的预期可能会调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