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底村]【记者走基层 美丽乡村行】悠悠传说牡丹山 城中瑰丽坡底村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采访人员走基层 美丽乡村行】悠悠传说牡丹山 城中瑰丽坡底村
关注
悠悠传说牡丹山 城中瑰丽坡底村
韩城日报采访人员 冯丽颖 冯翠红 文/图
城市的发展让许多村庄像一颗颗星星 , 散落于高楼林立的角角落落 , 新城办坡底村就是其中的一颗 。
[坡底村]【记者走基层 美丽乡村行】悠悠传说牡丹山 城中瑰丽坡底村
本文插图

《韩城市地名志》记载:“坡底村 , 乡政府驻地 , 位于老城东北3公里处 。 据坡底村刘氏祖祠石碑记载:因地处原下 , 村西有冯家坡 , 故名 。 ”这段记录 , 详细介绍了坡底村名的由来 。 后来 , 或战乱、或自然灾害 , 坡底村已没有原来老户冯姓后代 , 而以刘姓居多 , 约占全村的55%左右 。 据刘氏家谱记载 , 从始祖刘通入住坡底村已经发展到第28代 , 每代按30年计算 , 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了 。
[坡底村]【记者走基层 美丽乡村行】悠悠传说牡丹山 城中瑰丽坡底村
本文插图

刘姓中被人广为传颂的叫刘华 , 是光绪十五年的进士 , 初入朝廷时 , 任慈禧太后的侍卫 , 专管玉印 。 后转任湖南岳阳知州 , 任期风调雨顺 , 社会安定 , 清正廉洁 , 深受百姓爱戴 。 告老还乡回到坡底村后 , 潜心办学 , 出资聘请教员 , 办起坡底学堂 , 即今天的坡底小学 , 并亲自主持教学 。
坡底村的第二大姓氏是高姓 , 高姓共有三支 , 其中两支是明朝时期分别从高家巷和九郎庙巷迁入;另一支是建国前迁入 。 此外 , 村里还有魏、王、薛、牛、雷等姓氏 , 他们或早或晚迁入 , 在这里扎根 , 繁衍生息 , 书写着一代又一代的传奇 。
古老的村落 , 总会有美丽的传说 , 不远处的牡丹山和坡底村之间 , 亦是如此 。 传说大禹斧劈龙门 , 火星飞天 , 石子乱起 , 灰尘遮河山 。 乱溅的水滴和灰尘被风刮到坡底村 , 天长日久孕育了牡丹姑娘 , 投胎到坡底村冯员外家 。 牡丹姑娘从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 天生丽质、心灵手巧 , 裁剪出的花草人物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 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 长大后嫁到附近的周原村 , 结婚时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 , 好不热闹 , 返程途中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乌云密布 , 大家都各自躲藏 。 等天气好转 , 人们发现花轿和新娘不见了 , 周原村和坡底村的村民一同出去寻找 , 第二天 , 有人发现了散落的牡丹姑娘陪嫁的针线 , 人们顺着线头一直走到梁山山脉一座开满牡丹的山上 , 看到牡丹姑娘已经在花轿旁坐化为管雨的神仙了 。 此后 , 坡底村的人都会定期到牡丹山祭拜牡丹姑娘 , 以求风调雨顺、护佑平安 。
传说中牡丹姑娘给坡底村老百姓带来了平安幸福 , 而坡底村的老百姓也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建设了美丽的家园 。
2012年 , 村民王朴投资80万元 , 将自家的房子重新建造 , 一座4层的楼房拔地而起 。 盖这么多房 , 王朴有自己的打算 。 坡底村是典型的城中村 , 每年都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求租住房 , 王朴看准机会 , 将房间盖成标准间和二室一厅 , 共住了19户人家 , 每年能给他家增收6万余元 。
在坡底村 , 和王朴一样靠出租房屋生活的人还有很多 。 据村干部介绍 , 村里的外来人口有5000多人 , 主要来自合阳、澄县、大荔等周边县市 , 或是一些进城务工或陪读的本地人 。
住房的改变直接反映出老百姓生活的变化 , 在建国前后 , 由于经济条件差 , 坡底村有条件盖房的村民很少 。 到合作社时期 , 村民建房逐年增加 , 大多以土、木结构的瓦房为主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 农村实行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对住房的要求也有了提升 。 所建造的房屋不再是土木结构的瓦房 , 而是砖砌墙 。 根据经济情况的不同 , 户与户之间的差异在于面积大小、楼层高低和装饰程度 , 一般分为一层盖板房、二层小洋楼和高层 。 坡底村人的房屋 , 一方面为出租 , 一方面则是主人经济实力、消费观念的展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