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史大家』“夷灭三族,非为一因”!解析名臣崔浩如何推动北魏时期胡汉融合( 二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当时汉族人就认同了北魏的政权 , 因为当时的汉族人有一种得天独厚的文化优越感 , 和在军事上被压迫所产生的压抑的屈辱感 。 而在胡族这边也天然的在军事上 , 对汉族有着优越感 , 认为汉族人就是一群光会动嘴皮子的人 。 当时的这两种情感 , 南北朝时期许多的矛盾背后都有胡汉矛盾的影子 。

『儒史大家』“夷灭三族,非为一因”!解析名臣崔浩如何推动北魏时期胡汉融合
本文插图

五胡十六国时期地图《晋书》记载:"时魏氏强盛 , 山陵危逼 , 恢遣江夏相邓启方等以万人距之 , 与魏主拓跋珪战于荥阳 , 大败而还 。 "
可是到了北魏中期之后 , 华北的士大夫对于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 , 有了态度上180度的大转变 。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婚姻十分讲究门当户对 , 而当时居然有名门望族的士大夫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鲜卑族人 , 这在当时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 甚至到了北魏末年 , 许多汉族士大夫从心眼儿里已经认可了这个王朝 , 甚至愿意为了这个王朝献出自己的生命 ,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 《魏书》记载:"崔浩 , 字伯渊 , 清河人也 。 白马公玄伯之长子 。 少好文学 , 博览经史 。 玄象阴阳 , 百家之言 , 无不关综 , 研精义理 , 时人莫及 。 弱冠为直郎 。 天兴中 , 给事秘书 , 转著作郎 。 太祖以其工书 , 常置左右 。 "
究竟在什么时候 , 当时的汉族士大夫对于北魏政权的态度开始有了变化呢?那就是从汉族宰相崔浩被诛事件之后 , 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 当时 , 崔浩作为北魏统一华北主要功臣的宰相被杀 , 这个事件下面暗藏着胡汉文化的剧烈冲突 , 深入观察这事件之后 , 便可以看到事件背后潜藏着巨变的征兆 。

『儒史大家』“夷灭三族,非为一因”!解析名臣崔浩如何推动北魏时期胡汉融合
本文插图

北魏谱系崔浩被杀原因:以胡汉两族为框架
崔浩出身于当时的世家大族 , 在被杀的时候已经当上了北魏的宰相 , 他之所以被杀原因是因为一块石碑 。 公元450年 , 崔浩奉旨主持编修国史 , 编修之后需要把内容刻在石碑上放在首都的路旁 。 但是崔浩编修国史的时候毫不隐讳的记述魏朝的事情 , 不符合当时的典制 , 引起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 最后结果是崔浩及身后的家族清河崔氏都被连坐灭门 。

『儒史大家』“夷灭三族,非为一因”!解析名臣崔浩如何推动北魏时期胡汉融合
本文插图

崔浩塑像《魏书》记载:"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 清河崔氏无远近 , 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 , 皆浩之姻亲 , 尽夷其族 。 初 , 郄标等立石铭刊《国记》 , 浩尽述国事 , 备而不典 。 而石铭显在衢路 , 往来行者咸以为言 , 事遂闻发 。 有司按验浩 , 取秘书郎吏及长历生数百人意状 。 浩伏受赇 , 其秘书郎吏已下尽死 。 "
但是从这事件当中 ,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 崔浩作为汉族士大夫 , 而且还是清河崔氏这样的名门大族 , 愿意出来替北魏政权效力 , 这其中就暗含了崔浩的态度 。 崔浩是承认北魏这个胡族王朝的正统性的 , 并以此为基础 , 开始摸索中国以后的前进道路 。
记载北魏历史的魏书认为 , 崔浩之所以被杀 , 那是因为 , 他计划对于天下贵族的家世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序 , 而且他重新排序之后 , 胡族也是其中的对象 。 这在当时来说 , 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创举 。 因为当时的世界大族就是汉族的权力阶层 , 就连后期当上皇帝的李世民在家族排序上也非常的在意 , 还利用自己皇帝的权力强行改变了家族的排名 。

『儒史大家』“夷灭三族,非为一因”!解析名臣崔浩如何推动北魏时期胡汉融合
本文插图

太原王氏族谱
因为当时的汉人权力都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上 , 崔浩则想要改变框架 , 用胡汉两族共通的标准确立新的贵族 。 从广义上来说 , 这种方法为胡汉的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 这样的政治规划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 如果成功 , 就意味着胡族被汉族社会的上流圈子接纳了 。 崔浩死后的40多年 , 北魏孝文帝开始推行天下姓族分定的政策 , 这意味着北魏这个政权得到了汉族人的肯定 。 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