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能源信息平台」风电板块收益,40万亿元!新基建来袭

【能源人都在看 , 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风电板块收益,40万亿元!新基建来袭
文章图片
40万亿元!没错 , 说的就是新基建!
随着全国各地重点工程的复工及一批重点项目名单的下发 , “新基建”成为2020年经济领域一大热词 。 从高层会议的多次部署 , 到资本市场的资金热捧 , 超过40万亿元的投资版图 , 无疑将成接下来的"新风口" 。
尤其是这次的“新基建”版图中的特高压、工业互联网等与风电产业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 , 其带来的发展机遇将赋予风电行业新的动能 。
特高压从诞生之初就被定义为破解中国能源输送瓶颈的大国重器 , 我国有70%以上的煤炭资源 , 风能 , 太阳能分布在西北部 , 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中部 。 特高压通过超远距离大规模送电 , 将其输送到祖国沿海的负荷中心 。
对于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而言 , 特高压更是这类能源大发展的必要支撑 。 日前 , 在国家电网召开的“新基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也强调:“以特高压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 , 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清洁低碳发展 。 ”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风电板块收益,40万亿元!新基建来袭
文章图片
尤其是在三北地区 , 在新增风电项目与消纳能力挂钩要求下 , 客观上有利于风电基地的审批和建设的推进 。
在内蒙古自治区下发的《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2020年无本地消纳风电指标 , 以跨省区外送风电基地为主 。
在新疆公布《关于做好2020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也明确指出重点推进特高压外送项目建设 。 分别是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准东新能源基地512万千瓦 。 要知道 , 即便是在红色预警期间 , 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的风电项目也未停滞建设 。
在2019年另一个红色预警地区甘肃 , 也是因为青海特高压直流工程和酒湖直流工程两个特高压才得以在2019年重启 , 并且甘肃也在2020年投资预警由“红”转“橙” 。 可见在特高压在是未来风电行业主动脉 。
与“旧基建”相比 , 新基建更侧重于科技创新 , 更依赖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经济 , 而在工业互联网引领的“新基建”浪潮下 , 风电制造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
一方面风电企业借助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 在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实现智能化 , 进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甚至整个生命周期实现智能化 , 这是一个新技术转化成风电企业新动能的赋能过程 , 不仅能够提升制造环节的生产效率 , 还将大幅度大幅提高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率 , 增加电量产出、降低成本 。
目前 , 主要的风电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并寻求智能化解决方案 。
比如上海电气在广东汕头打造世界级海上风电数字化制造基地、金风科技在江苏灌云的风电智慧能源产业基地、明阳智能在阳江打造的全球海上风电单体产能最大智能制造中心等 , 都是建立基于“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工厂 。
当前 , 平价上网已是风电行业发展大势所趋 , 上网电价的下降 , 以及下游开发商对于成本控制的要求提高 , 倒逼整个产业链的压力向中上游传导 。
在这一新形势下 , 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风电制造领域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 加快降本增效 。 还可利用智能化数字化等技术 , 提升风能设备附加值 。
另一方面 ,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搭建 , 有利于风电行业数据的挖掘、存储、应用 , 实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
比如在风电前期开发过程中可以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设计虚拟数字风场 , 通过提前预演 , 提高设计精度 , 减短设计周期 , 有效降低了风场建设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风机发电过程中 ,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场级运行管理模型 , 优化电网功率负荷 , 提高风场发电效率;在风电后期运维过程中也可以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预警系统 , 对风电机组故障进行更精准的预判和智能预警 。
特别对于风电运维来说 , 传统的风电场管理方式多采用事后维护、被动检修的方式 , 尤其是对于海上风电而言 , 由于海上诸多限制 , 后期运营维护费用几乎可以占到总成本的一半以上 。 而在工业互联网的云端对设备运行与环境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 , 开展预测性维护与备品备件管理 , 减少设备停机维护带来的损失等 。
如今 , 在智慧风电发展领域 , 国内整机巨头早已纷纷入局:金风科技依托金风云平台打造风场数字化设计系统;上海电气打造的“AI+工业互联网”平台 , 明阳智能建立的风电场群大数据集中监控中心 , 中车株洲所打造的“风电智能管理平台”……
今天 , 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加快大数据应用已成为我国大力支持的“新基建”工程 , 也是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重要技术体系 。 尤其是疫情结束后 , 稳增长成为大背景情况下 , 能支撑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基础设施才是中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关注的重点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