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转型,新模式激发新活力( 二 )


怎么办?拆盈补缺!
“受疫情影响,一些家居企业由于订单量下降,劳动力富余;而健康食药企业订单量激增,用工紧缺 。”浙江湖州安吉县经信局局长高安兵动了“共享员工”的脑筋 。
经过深思熟虑,一份《临时用工借用支持协议》出炉了 。“协议包含借用时限为3到4个月、劳务关系不变、租借企业1年内不能雇佣借用员工等条款 。”高安兵介绍 。“共享员工”得到企业认可后加快了推广节奏,促成更多不同行业的企业跨界合作 。在安吉,天振竹木有意派遣员工到东方基因;中策橡胶100多名用工缺口也有了眉目……
——共享订单,“凑对”生产谋共赢 。
作为日产口罩20余万只的口罩生产专业户,富润宏泰医疗用品公司前段时间是“喜忧参半” 。全球口罩需求量快速增长,可企业只有3条生产线,看着订单找上门,总经理赵宝英只能干瞪眼,“一个100万只口罩的国外订单,必须在3天内交货,单靠我们自己根本完不成 。”
情急之下,赵宝英发出求助信,很快得到了浙江诸暨高秀欣针织有限公司的回复,“我有产能,订单共享!”在确认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后,赵宝英将其中38万只口罩交由高秀欣针织生产,订单如期交付 。
“订单共享,既维护了我们和客户间的关系,也让更多的企业有活可干 。”赵宝英说,最近他们的产品获准出口美国,客户来源更多,也将共享更多订单给其他企业,抱团发展,共克时艰 。
复工复产以来,“共享”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又一关键词 。不仅是共享员工、共享订单,更多企业加大开放力度,拿出更多资源与合作伙伴共享 。
2月13日,苏宁宣布正式发起“千家万户”计划,开放线上APP及线下数千家苏宁小店流量资源,邀请品牌入驻,共同拓展销售渠道 。“截至目前,入驻其中的老乡鸡、周黑鸭等多个品牌销售订单也快速增长 。”苏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该项目计划在全国招募1万家企业,共同保障民生,服务社会 。
“原地就业”,富了老乡美了村庄
疫情突袭,迟滞了部分人外出务工的脚步,却也提供了参与家乡建设的契机 。不少地区频出妙招,原地就业,既富了老乡,也美了村庄 。
——兴修水利抢抓电力,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短板 。
“虽然因为疫情不能外出了,但在家里同样有活干 。”3月,四川凉山州会东县天坪村一社村民张兴宝在家一直没闲过 。
原来,尚未开春,国网四川电力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王永刚就提前到岗,和乡亲们一起开展49公里长提灌站管道的疏通工作,为村里的春耕春灌做好准备 。
解了“水”的困扰,还得补上“电”的不足 。天坪村地处大山深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薄弱,全村经济产值主要靠种植和养殖 。
“以前只能靠天吃饭,现在可不一样喽!”过去,和张兴宝境况差不多的农户都宁愿外出务工,是因为家乡农业基础设施太差,广种薄收 。今年春天,有关部门通过以工代赈多种手段,组织赋闲在家的农民强化农业基础设施,现在电力供应得上,提灌站水充足,薄瘠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留在家里种地同样能增收 。
——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让老乡鼓起荷包 。
“没出去打工,收入却没少,真是意外收获!”广西防城港那梭镇炮台村村民杨维军、杨维秋说 。春节后,兄弟俩本想返回广东肇庆的电子配件厂打工 。没想到,受疫情影响,厂里迟迟没能开工 。
兄弟俩正在家里发愁,听闻防东铁路复工复产要追赶工期,加大劳力投入,于是便加入到防东铁路桥梁施工队伍中,负责模板安装工作 。“现在每月工资5000余元,学了技术,还能抽身帮忙把家里的田开耕了,别提多开心了 。”
——种植苗木美化村容,让老乡过好日子 。
在江西九江修水县东港乡岭下村,新种下的6900棵油茶苗、10万棵茶树苗齐整整地排列在半山腰,远远望去,绿意盎然 。
“驻村扶贫小组为我们请来了林业专家,不说这些茶树以后的收成,光种下去每个人就能赚1000块钱 。”村民黎外江很有干劲 。去年12月,黎外江和80多岁的老母亲终于从简陋的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楼,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