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京剧“梅兰芳时代”能否重现?



早安京剧:京剧“梅兰芳时代”能否重现?
本文插图

嘉宾:傅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采访:邵岭 本报首席采访人员
梅兰芳在时装戏兴起的大潮中毅然回归古典美学 , 没有被流行裹挟 , 没有成为市场的奴隶 。 这种主动为之的文化选择 , 是他在那个时代超越同辈的关键 。
文汇报:纪念名人诞辰 , 有一个问题往往无法回避:他/她究竟为什么值得我们到今天仍然记住?梅兰芳也不例外 。 今天我们纪念他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傅谨:梅兰芳是中国文化传统血脉延续的标志性人物 , 也是中国文化成功地向世界传播的标志性人物 。 对我们今天这个时代 , 这两点都非常重要 。
新世纪以来 , 全社会非常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更续 。 从理性角度阐明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 看起来比较容易 , 但如何从感性层面 , 从实践上解决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疏离状态 , 还是相对困难 。 当然其中有现实的原因 , 比如当代戏曲的表演艺术水平和梅兰芳时代相比 , 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 这导致同一部作品 , 尽管剧本没有变动 , 但是舞台呈现会有很大的落差 。 我完全相信 , 要重新唤起中国普通民众对于戏曲的感情 , 需要一流的演出 。 只有对精彩剧目的精彩表达 , 才能够真正把大众拉回到戏曲演出的剧场 , 重建大众的对于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戏曲的信心和情感依恋 。 从这个角度说 , 纪念梅兰芳就非常重要 。
文汇报:当你说梅兰芳时代时 , 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傅谨:梅兰芳时代 , 就是戏曲有文化征服力的时代 。 很多人对梅兰芳所处的时代有误解 , 以为当时没有电视、没有网络 , 娱乐方式一定是单一化的 , 因为没有别的娱乐方式 , 人们只能看戏 , 所以梅兰芳们才会胜出 , 这个看法完全错误 。 整个民国期间 , 梅兰芳是在上海形成他巨大影响的 , 而当时娱乐业在上海有多发达 , 竞争有多激烈 , 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 梅兰芳恰恰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绽放出他的艺术魅力 , 在与许多戏曲剧种和曲艺 , 在与上海遍布各地的舞厅 , 在与已经相当发达的电影产业等多种多样娱乐产品的竞争中胜出的 。
文汇报:戏曲在当下同样面临一个问题 , 就是在多种娱乐形式竞争的格局中 , 如何站稳脚跟以及胜出 。 梅兰芳提供了哪些在今天看来仍然有价值的经验?
傅谨:梅兰芳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 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 在当时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偶像 ,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表演艺术水平超越同侪 。 当然 , 他的先天条件好 , 一生保持了非常好的嗓音 , 扮相美得不得了 , 在当时京剧男旦群体中首屈一指;再加上从幼年起一直勤学苦练 , 倾注全身心于戏曲艺术 , 成功是必然的 。 但其实这些都还不够 。 对于学戏的人来说 , 这些都属于平常 。 真正对他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 他在一个特别困难的局面下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 开出了一片新天地 。
梅兰芳学戏的时代 , 只允许男性戏曲演员登台;进入民国以后 , 民风开放 , 男女不能同台的局面得到改变 。 从北京、上海到各大城市 , 一时女伶纷纷涌上舞台 , 观众们也都觉得去剧院看女人演戏很新鲜 , 很过瘾 , 这就给男旦构成了非常激烈的竞争 。 有些人甚至认为 , 女人扮女人总比男人扮女人更合适 , 既然女人可以上台了 , 谁还买票去看男人扮女人呢?
然而 , 就是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 , 梅兰芳不仅没有输给女性演员 , 反而因为自幼学习戏曲表演和勤奋的练功 , 体现出了他的优势 。 只有在演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才充分说明了戏曲表演系统训练的价值 , 让人们真正看到 , 只有从小练功才能演好戏 , 才能把戏演得感人 。 观众买票进剧院不仅来看演员 , 归根到底是来看戏的 。 很多女伶是半路出家 , 可能会唱几句 , 也可能花容月貌 , 但因为缺乏系统训练 , 毕竟无法真正感动观众;而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一代男旦 , 拥有技术上、功法上、表演上的优势 。 他是大众偶像 , 不过他是实力非凡的大众偶像 。 特殊的时代情势刺激了这一代人 , 让他们更加自觉和努力地展现因长期的技术训练所具备的表演上的优势 ,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抛媚眼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