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老友记」B站缘何摘得索尼、阿里、腾讯的“玫瑰枝”?( 二 )
当然 , 阿里也通过入股微博、收购优土、推出淘宝直播来构筑移动互联网版图 , 但移动社交始终是阿里的心头肉 , 2016年支付宝“圈子”引发的争议 , 也从侧面体现出阿里的移动社交野心 。
移动社交代表着用户关系的沉淀 , 意味着用户信任关系的建立和传递 , 在此之上 , 阿里可发挥电商基因 , 打造消费场景 , 带动更广范围的用户购买 。
B站有望在社交属性上补强阿里版图 。
在二次元忠诚人群、UGC创作分享社区之上 , B站的用户粘性显著高于其它视频平台 。 QuestMobile数据显示 , 截止去年6月 , B站的用户月均使用次数达97.6次 , 月均使用时长达701分钟 , 普遍高于“优爱腾” 。
强社区粘性的B站 , 将拓展阿里的电商交易场景 。 同时 , B站主力用户为年轻人 , 伴随这部分人群的心智成熟 , 阿里旗下App有望获取更多增量用户 。
目前 , 阿里旗下钉钉、天猫等品牌均在B站开设官方账号 , 而疫情期间爆红出圈的《钉钉本钉 , 在线求饶》 , 更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 。
通过在B站创作符合年轻人话语体系的内容 , 官方账号也能带动用户消费旗下产品 , 这部分增量的年轻人群 , 将丰富阿里的用户边界 , 尤其是在拼多多从下沉市场崛起 , 冲击阿里地位之际 。
另外 , B站的内容优势也将对阿里大文娱产生增益 。
据阿里2020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 , 阿里数字及娱乐业务营收73.96亿元 , 亏损达32.98亿元 。 长时间内 , 大文娱一直是阿里的亏损“窟窿” 。
文娱业务持续亏损与其模式高度相关 , 国内影视版权长期处于高溢价 , 文娱内容成本水涨船高 , 但文娱又要“慢工出细活” , 才能充分沉淀忠诚用户 。
不过 , 阿里大文娱的强项并非内容 , 而在于基础设施 , 即票务销售、大数据分析及衍生品开发等 , “打造文化娱乐行业新基础设施”也曾是阿里大文娱的战略目标 。
但内容不强 , 下游IP衍生品开发能做好吗?
为补强内容 , 阿里早在2015年就与A站洽谈投资 , 到2017年还传出云锋基金和合一集团将联合持股A站50%股权 。 最终 , A站还是被快手拿下 。
因此 , 在二次元及UGC视频领域 , B站成为了最优选的投资标的 , 其动漫、游戏等内容 , 将补强阿里的上游IP , 而B站也有望借阿里电商基因 , 加速商业化步伐 。 这种合作对双方都是增益 。
腾讯:咬定内容
在B站的投资者名单中 , 腾讯一直是“常客” 。
2015年7月 , 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参与B站4800万美元B轮融资;
2017年5月 , B站获腾讯、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正心谷创新资本共同投资1.07亿美元D轮融资;
2018年10月 , 腾讯出资3.18亿美元购买B站2510万股Z类普通股 , 持股比例由约5.2%增至约12%;
2020年4月 , B站最新股权结构显示 , 腾讯持股比达13.3% , 较上年增长1.4% 。
和阿里类似 , 腾讯要投资的是长期性 , 而B站的长期性不仅体现在业务上 。 2018年上市时 , B站市值约为32亿美元 , 而到今年2月腾讯增持B站时 , 后者市值曾一度接近90亿美元 , 较上市时增长181% 。
地歌网曾在《B站跨年:攀岩模式样板》指出 , 当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 , B站能实现用户逆势增长实属不易 。 相比于业务互补 , 阿里、腾讯两大巨头更看重这一增长性 。
随着B站持续破圈 , 加之稳步推进商业化 , 推动营收规模走高 , B站整体业绩和市值都将稳步增长 。 本质上 , 这将为阿里、腾讯带来的 , 是同样不断增长的股权投资回报 , B站也具备这样的成长性 。
投资之外 , B站与腾讯在动漫、游戏领域也打得火热 。
动漫领域:2016年3月 , B站与腾讯动漫达成合作 , 双方将联合出品至少20部动画;2018年10月 , B站与腾讯宣布将在ACG(动画、漫画、游戏)等领域展开战略级合作 , 包括分摊成本、促进投资、开放优先投资权和互通片库等 。
游戏领域:B站与腾讯游戏旗下NEXTStudios工作室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 2019年3月的悬疑游戏《疑案追声》、近期热门的合作冒险游戏《只只大冒险》 , 均是由两家联合发行 。
不难看出 , 文娱帝国腾讯自然会与B站密切合作 , 况且动漫和小说类似 , 是文娱IP开发的重要源头 , 例如国番《罗小黑战记》由动画片衍生出电影 。
内容是腾讯的长板 , B站也能从中获益 。
之于腾讯 , 投资B站还有更大的策略考量 。 3Q大战后 , 腾讯敲定自身核心能力是流量和资本 , 即通过投资连接更多业态 , 并向后者开放流量生态 , 孵化新商业模式 。 拼多多、同程艺龙皆循此路径崛起 。
而在投资策略上 , 对于企服、零售、医疗等非核心领域 , 腾讯通过持有少数股权 , 向合作伙伴输出基础能力 , 在进入新领域的同时实现自身“连接”战略 。
每日优鲜就是例证之一 。 腾讯连续四轮投资每日优鲜 , 而据《中国企业家》报道 , 每日优鲜上线极速达服务时 , 与其他地图产品的接口工作是一大难点 , 腾讯为此委派了规模达十余人的小组 , 帮助每日优鲜解决了相关问题 。
不过 , 在“社交+内容”的核心阵地 , 腾讯要追求控制权 。
推荐阅读
- 北京商报网@公益缘何成了“带血”的生意,水滴筹轻松筹“互撕”
- 「中欧」一季度同比增长15% 中欧班列缘何快速增长
- 中欧@中欧班列,缘何快速增长(经济聚焦)
- 『班列运输』中欧班列,缘何快速增长(经济聚焦)
- [主战装备]缘何?这个旅的主战装备“中修”不用出营就能修竣
- 【机关】缘何?成了战友口中“舒服又高端”的文印员,却让我“忧喜两重天”
- 『通知』缘何?通知与基层“不对路”,却原封不动下发
- 「北京商报网」水滴筹轻松筹“互撕”,公益缘何成了“带血”的生意
- [国际金融报]真假参半!银行结构性存款缘何不愿舍“假”?,整改进度不一
- 老友记■老友记——边阳镇小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