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核观察|面对美国“核保护伞”,德国欲罢不能

据美国媒体报道 , 德国空军启动战斗机更新换代的计划 , 德国用于搭载核武器的“狂风”战斗轰炸机将被新型战斗机所取代 。德国是北约核共享计划成员国之一 , 北约的核威慑能力对国际核态势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
美国为北约提供“核保护伞”
欧洲地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只有法国和英国 。除了英法 , 欧洲地区部分国家还部署有美国的核武器 , 美国在欧洲部署的核武器以战术核武器为主 , 这与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转变有着密切关系 。
冷战初期 , 无论从数量还是搭载核武器的平台载具 , 美国的核力量对苏联有着较大优势 , 1955年 , 美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达2422枚(件) , 而苏联只有200枚(件)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 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内的美国施行的是“大规模报复”核战略 。这一核战略主要用于威慑苏联处于优势的常规军事力量 , 其主要内容是:如果苏联向西欧发动进攻 , 美国即使用核武器对苏联采取大规模报复打击 , 从而慑止苏联进行任何规模的常规进攻 。
「北约」核观察|面对美国“核保护伞”,德国欲罢不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目前美国在欧洲部署的核武器主要是B-61核炸弹
这一战略随着苏联核力量的提升而变得不再可靠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 美苏两国逐渐形成核均势 。美国在1957年研发的“宇宙神”导弹射程可达14000公里;苏联在1961年部署的SS-7导弹射程达到了11000公里 , 美国和苏联各自装备了可打击对方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 。此外 , 以美国“华盛顿”级和苏联H级为代表的第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也相继服役 , 两国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 。在核武器的数量上 , 1960年 , 美国达到了18636枚(件) , 苏联拥有1605枚(件) , 虽然苏联的核武器数量仍远少于美国 , 但是根据相互确保摧毁的定义 , 美苏的核武器都超过了400件的确保摧毁标准 。
美苏两国核均势的形成 , 使得“大规模报复”战略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如果美国使用“大规模报复”战略打击苏联 , 苏联的核打击也能让美国和北约难以承受 , 因此 , 打核大战已不可行 。所以 , 如果苏联发动常规进攻 , 美国既不能用核武器 , 北约的常规军力又无法招架 。“大规模报复”战略随着苏联威慑能力的提升而变得无效 , 肯尼迪政府时期 , 美国开始转为“灵活反应”核战略 。“灵活反应”战略根据苏联的进攻规模 , 灵活的选择常规军力、战术核武器、战略核武器 。尤其是战术核武器 , 既能应对苏联常规军力的进攻 , 又能控制冲突烈度 , 避免美苏爆发核大战导致两败俱伤 。就是在这样的战略引导之下 , 美国开始向欧洲部署战术核武器 。
「北约」核观察|面对美国“核保护伞”,德国欲罢不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B-61核炸弹之前 , 美国在欧洲也曾部署B-83核炸弹 。
目前 , 美国在欧洲五个国家的六个基地存放了战术核武器 , 主要型号是B-61核炸弹 。这些军事基地分别是意大利的阿维亚诺(Aviano)空军基地和盖迪(Ghedi)空军基地;德国的布赫尔(Büchel)空军基地;土耳其的因吉尔利克(Incirlik)空军基地;比利时的科林布格尔(Kleine Brogel)空军基地和荷兰的沃克尔(Volkel)空军基地 。上述五个国家中比利时、荷兰、土耳其的美国和北约军队使用美制F-16战斗机作为核打击的载具;德国则使用“狂风”战斗轰炸机执行核打击任务;意大利同时部署了F-16和“狂风” 。随着北约各国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 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还会装备美制F-35 , 进一步提升北约的空中核打击能力 。
【「北约」核观察|面对美国“核保护伞”,德国欲罢不能】核战略是北约防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美国的延伸核威慑依然是北约最大的核保护伞 , 此外 , 英国和法国各自的核战略为配合美国、保护欧洲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在北约成员国部署的核武器 , 主要由美军负责保管 , 被部署核武器的非核北约成员国参与相关的作战情报、指挥、侦查等行为 。美国在欧洲存放的核武器部分由北约国家执行投送打击任务 , 比利时、荷兰、德国和意大利(装备“狂风”的部队)担负着这一职责 , 美军则负责投送存放在土耳其和意大利(装备F-16的美军)的核武器 。但是这些非核成员国对核武器的使用最终决定权还在美国手里 。从北约的安全防卫文件中看到 , 北约把核力量和常规力量混合的威慑能力作为北约安全战略的核心部分 , 核力量是维护北约盟国的最高安全保证 , 北约的核武器重点强调威慑对手对北约盟国的任何安全威胁 。同时 , 为了体现北约一体化的集体防御概念 , 核战略也需要广泛的参与 , 这就是为什么北约若干非核国家境内存放部署了核武器 , 且非核国家的空军力量还具备执行核作战的能力 , 这些皆是广泛参与的体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