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个名字!牺牲在西昌山火中的向导冯才勇 家里的孩子均未成年( 四 )


一个“热心肠”
结婚近二十年 , 冯才勇和妻子几乎从不吵嘴 , 有时妻子说些不好听的话 , 他只是笑笑 。
王霞说 , 丈夫挣的钱 , 一块两块都要交到自己手里 。 他在工地上打工 , 一个班八小时 , 中间赶回家吃饭 , 不舍得在外面吃 , 一个馍馍都要带回来给孩子 。 “我说你再急 , 一个馍馍还是要吃啊!他说 , 只要我的儿女吃得下 , 长大成人 , 我不吃饭都要得 。 ”
小时候 , 冯才勇也是这样对待妹妹的 。 他大邵燕5岁 , 别人给他的水果、零食 , 他自己不吃 , 都带回来给妹妹吃 。
邵燕说 , 哥哥很关心她 , 一个月要给她打几次电话 。 自从她得了肾病 , 哥哥一直劝她不要干活 , 就在家带娃 , 钱让妹夫去挣 。 3月22日还打来电话 , 让她不要去工地打工 , 隔了四天 , 农历三月三 , 又打来电话 , 喊她来柳树桩过节 , 给母亲上坟 。
四年前 , 母亲因病去世 , 冯才勇将其安葬在柳树桩的山头上 。 以前在老家 , 交通不便 , 他曾背着生病的母亲去医院 , 再背回来 。 他对继父也很孝顺 , 住院、吃药、生活费 , 都是他和大哥出钱分摊 , 每次继父去他家 , 夫妇俩再忙也要骑车去接 。
冯才勇夫妇平时会做些手打荞面 , 熬点鸡枞油 , 或者挖好一点的山药 , 给姑妈送过去 。 罗琪军说 , 母亲最挂念这个侄儿 。 这么多亲戚中 , 他最佩服的也是这个表弟 , 勤劳、朴实又善良 。
他记得有一次 , 冯才勇满头大汗跑过来找他帮忙 , 他拿了包中华烟招待他 , 他一根都不舍得抽 , 似乎要留着待客 。 “他说这烟太贵了 , 我抽不起 , 我说你今天奢侈一回 , 就把这包50元的烟给抽了 , 他说你买一条5块一包的烟给我 , 我抽的时间还长一些……现在想起来觉得好心酸 。 ”
冯才勇唯一一次出远门 , 就是送大女儿去峨眉读书 。 同行的亲友回忆 , 当时他们在餐馆吃饭 , 点了一份水煮肉片 , 冯才勇边吃边感叹:“这个菜太好吃了 , 不要说吃肉 , 拿汤泡饭都可以吃两碗 。 ”
在众人眼里 , 冯才勇是个热心肠 , 别人喊他帮忙 , 他丢下自家的活都要去帮 。 平时农场有什么活 , 也喜欢安排他去做 , “从来不会推辞” 。
罗琪军听说 , 3月30日当晚 , 农场职工原本让另一位村民当向导 , 那位村民当时穿着拖鞋 , 说要先回家换双鞋 , 但宁南打火队等不及了 , 才叫冯才勇去带路 。
冯才勇是村里最熟悉山路的人之一 , 因其长年找鸡枞、松露等山货 , 周边的山头他基本都踏遍了 , 对整个泸山的地形也了解 。 找鸡枞要起很早 , 去晚了就被别人采光了 , 运气好的时候 , 他找的鸡枞一年可以卖1万元左右 。
一位村民告诉澎湃新闻 , 这二十年发生过几次山火 , 都没有这次厉害 。 上一次烧山时 , 村里的男男女女都去打火 , 用镰刀砍 , 用锄头挖 , 隔出一条防火带 。 后来消防队来了 , 冯才勇还背着背篓上山 , 去给消防员送水和食物 。
“你把这些山看好了 , 就是捡点枝丫 , 都可以把饭煮熟来吃 , 像这样烧得光秃秃 , 你怎么办?”这位村民说 , 只有保障山林平安 , 让山“富”起来 , 他们的生活才会“富” 。
第十九个名字!牺牲在西昌山火中的向导冯才勇 家里的孩子均未成年
文章图片

柳树桩旁边的山头 , 被烧得光秃秃
失去“靠山”的家
想到那天晚上最后一通电话 , 二婶实在感到后悔 , “我该喊他快点回来 , 不要在山上了 。 要是把他叫回来 , 他就不会死 。 ”她从小看着这个侄儿长大 , 人死了 , 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 “实在心寒得很” 。
大哥冯才军当时听到消息 , 从金阳老家搭班车赶过来 , 到了灵堂 , 他捶胸顿足地哭喊:“老弟啊 , 老弟……”邵燕在葬礼上也哭得死去活来 , 哥哥的早逝比母亲的去世对她打击还大 , “就像一把刀捅进心里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