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呼吸机能成欧美救世主?清醒一点( 三 )



另一方面 , 大多国内呼吸机厂商放弃了与国际巨头在高端呼吸机领域的正面竞争 , 转而攻略中低端市场 , 并逐渐养熟了出口的渠道 。

“但这些出口 , 主要是销往东南亚及第三世界的国家 。 ”宁波俊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岳德俊介绍 。

正因如此 , 国产呼吸机的品质难以得到高端市场认可 。

按需添置时 , 国内医院也更相信临床案例丰富的国际品牌 。 在救命的关口上 , 呼吸机的流量、模式调节等各个细节都十分关键 , 医院并不愿冒险用国产替代 。

国产呼吸机能成欧美救世主?清醒一点
文章图片

维持生命的呼吸机

在供应链上 , 中国企业也并不占优势 。 同手机的芯片等高端技术一样 , 呼吸机的核心部件也大部分掌握在国际公司手中 , 包括涡轮风机、流量传感器、芯片等 。 国内供应商能竞争的只有一些劳动密集型零件 , 如金属、塑料等外科材料等 。

以一般医用呼吸机常用的微型涡轮风机为例 , 这个相当于汽车发动机、主导各项性能的心脏长年被欧盟及美国玩家占据 。

尤其是瑞士的Micronel , 一条几十个工人的生产线 , 就占据了半数以上份额 。 国内龙头迈瑞和谊安生产的呼吸机 , 这一核心部件也一直依赖Micronel 。

所以 , 在一级市场投资方看来 , 这个赛道也并不性感 。 财新报道中曾提到 , 呼吸机本身需求不大 , 即使像汉密尔顿(Hamilton)这样的顶级厂商 , 平常年产量也仅为 1.5 万台左右 。

国内市场容量之小也可见一斑 。 长期关注医疗器械的元禾原点总经理费建江认为 , 国内市场规模也就在10亿人民币左右 。

“按以往看 , 这个市场不大 , 格局基本确定 , 后来者很难进去 。 ”

二级市场中 , 迈瑞、谊安等的市值也并非完全依靠呼吸机撑起 , 这些公司在麻醉、手术支持等领域有相对更大的市场空间 。

供应链也国产替代?


平日里 , 全球呼吸机需求十分稳定 , 呼吸机制造商大多提前半年、甚至全年便确定了接下来相应时间内的产量 , 以维持供需平衡的局面 。

由于开发周期长、对各类参数要求高 , 医用呼吸机的核心部件也都是按计划生产 , 上游供应商手中也少有库存 。

比如 , Micronel的一个巴掌大小的风机 , 集成了涡轮、电机、上下盖板等部分 , 组装完全依赖于人工 。

而现在 , 疫情的全球蔓延打破了这种计划经济 。

先是湖北地区 , 重症患者的治疗亟需呼吸机辅助;待国内好转 , 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进入高爆发期 , 呼吸机的紧缺让很多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老年人 , 近乎等死 。

造成这种紧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到底是什么?上游供应链断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