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药@通养络脉、调复气化是贯穿众多疾病防治全程的时代健康主题( 二 )


上述包含络病治法、方药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取得良好疗效 , 证明了络病理论的独特性 , 从中也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 第一 , 应该以对湿热性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证治为核心 , 从理论研讨、实验研究、新药开发、临床推广等多方面 , 推动“久病治络”向“初病治络”延伸 。 第二 , 应该根据疫情中暴露的人群体质问题 , 推动形成“祛湿浊、调络郁”的健康专项系列 , 进而将“初病治络”向“未病调络”延伸 。
三、通养络脉、调复机体气化功能之与新冠肺炎重、危干预及一般宿病者的日常防护
现代医学对新冠肺炎尚无特效药 , 主要靠自身免疫功能恢复 , 咳嗽正是机体自我排毒的有益反应 。 有证据表明在该病重、危期的预后方面 , 有咳嗽表现较之无咳嗽者 , 脱离危重期比率明显较高而死亡率较低 。 结合中医总结的湿疫疠气的病因特性 , “初病在肺络”的病机特性 , 可得出:在新冠肺炎病情进展上 , 咳嗽而有痰(痰湿壅盛于肺或兼轻度肺络阻滞)、咳嗽而无痰(痰湿阻结肺络)、咳嗽消失(痰湿夹瘀闭塞肺络) , 构成从轻到重的序列 。 说明了对该病实施“全程治络”的重要性 。
新冠肺炎死亡率约2% , 死亡者以老年而有基础病者为主 。 据“久病入络”之理 , 该病重、危阶段 , 中医辨证以痰湿秽浊夹瘀闭阻肺络为核心而兼及其它 。 国家局颁布的防治方案中 , 治“疫毒闭肺”(即“疫毒闭阻肺络”的缩略表示方式)型重症的“化湿败毒方”中 , 有葶苈子祛痰水而通肺络 , 黄芪补益肺气而通养肺络;治“气血两燔”型重症的“清瘟败毒饮”加减方中 , 除葶苈子之外 , 还有竹叶清涤肺络温热 , 丹皮、赤芍通散肺络瘀热 。 针对“内闭外脱”之重危症 , 则以人参、附子益气温阳而通养肺络 , 并合安宫丸以清解心营之热或合苏合香丸清化湿热痰浊 , 两者都具透络开窍之功 。 实践证明 , 将通养络脉、调复气化功能的救急疗法配合西医急救措施 , 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新冠肺炎重危症之死亡率 。
针对新冠肺炎重、危期的临证救急 , 彰显了通养络脉、调复气化之络病学治法、方药的临床价值 。 基于“久病入络” , 许多学者还认识到 , 对已患其他呼吸系统病而肺功受损者 , 或已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而呈络脉瘀阻状态之老年人群而言 , 一旦再患新冠肺炎 , 其进入“络脉闭塞”之重、危期几率会急剧增高 。 为此 , 主张防疫期间对上述非新冠肺炎患者亦应实施“通养络脉、调复气化”之临床干预 。 笔者主编的《黑龙江省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即建议 , 防疫期间对患其他呼吸系统病患者 , 要注意对射干麻黄汤、桑白皮汤等化痰湿、通肺络之方的运用;对脑血管病患者 , 应酌情处“疏通脑络协定处方”;对糖尿病患者 , 多考虑用有通脾络、益津气之效的津力达颗粒 。
【健康医药@通养络脉、调复气化是贯穿众多疾病防治全程的时代健康主题】明代医家吴又可曾以“伤寒下不厌迟 , 时疫下不厌早”之论 , 发展了汉代张仲景通下法 , 为古代临证救急做出贡献 。 面对当今传染病猖獗的现实 , 今后应致力研发、推出更适应临床救急的针剂以适应于“治络不厌其速”;还要继续研发、推出更多类型的治疗多种慢性病的中药产品以适应于“治络不厌其广”;更要将“久病治络”向“新病治络”、“未病调络”延伸 , 以适应于“治络、调络不厌其早”的现实需要 , 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健康使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