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疫情之后的国际化,中国企业该怎么办?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疫情之后的国际化 , 中国企业该怎么办?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肆虐中 , 目前中国形势已经根本好转 , 但欧美等国正全线告急 。 这场突入袭来的疫情 , 对全球未来的发展格局影响深远 , 对于中国企业 , 特别是已经走出去或想要走出去的来说 , 更需要早做准备 , 在变化和动荡中抓住新机遇 , 迎来新发展 。
这种影响和变化至少体现在这三个方面:其一 , 传统的全球化模式将寿终正寝 。 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发展 , 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 中国和中国企业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 但这种全球化模式是以相互的经济需求为主要考量 , 缺少对其它方面的综合权衡 , 现在看来是非常脆弱和不可持续的 。
【【企业】疫情之后的国际化,中国企业该怎么办?】其二 , 美国将会构建新的经济发展体 。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 , 美国就致力重构全球产业链和打造新的经济发展体 , 这虽然招致中国、欧盟等多方的抵制和反对 , 但现在看已势不可挡 。 产业链重构就是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 , 或者布局在其新的经济发展体中 。 这个新的经济发展体将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五眼联盟”国家为核心 , 其它如新加坡、印度等英联邦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军事同盟国家为紧密层的经济发展协同联盟 。 新的经济发展体与欧盟的关系还要看欧盟自身的发展和变化 。

【企业】疫情之后的国际化,中国企业该怎么办?
本文插图

其三 , 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更趋艰难 。 随着全球化大门的关闭以及新型经济体的出现 , 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将变得更为复杂 。 中国政府在20年前倡导“走出去”的海外投资战略外 , 这些年又在努力构建“一带一路”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 , 这些战略有一定的成效 , 但目前都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 也将面临新的选择和取舍 。 改革开放以来 ,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少 , 但成功的案例很少 , 原因是什么呢?这还是思路决定的 。 看看走出去的企业 , 无非是两种思路 , 一个是做贸易的思路 , 就是怎么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另一个是做投资的思路 , 就是怎么买到自己需要的技术和资源;这都不是真正做企业的思路 。 我们看几个比较成功的案例 。 最耀眼的案例应该算是曹德旺先生在美国开办的福耀工厂 , 后来还被美国导演拍成了纪录片《美国工厂》 。 曹德旺的成功 , 就是源于他的办企业思路和精神 , 尽管这个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挑战 , 但他还是把中美两地的优势充分地融合起来 , 做出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 中国飞鹤乳业三年前在加拿大东部一个小城开始投资建厂 , 创办他们在北美的奶粉生产工厂 。 中国做海外奶粉生意的企业很多 , 但大都是做进出口贸易的 , 很少有人敢投资办厂 。 飞鹤乳业看重的不仅是加拿大丰富的乳业资源 , 还有当地和海外巨大的市场需求 。 飞鹤乳业已经在加拿大创造了奇迹 , 以三年不到的中国速度建成了全新的北美工厂 , 第一批产品也将很快上市 。 重庆宗申集团在2015年投资温哥华的水上飞机公司Harbour Air(简称HA),当时投资占股49% , 双方共同运营 , 并拓展中国和全球市场 。 这看上去像一个纯投资的项目 , 但是宗申不同于来自中国的很多投资者 , 并没有谋求一定要控股或者只是短期的财务投资 , 而是以做企业的思路来参与投资和共同发展壮大企业 。 现在HA公司不仅业务蒸蒸日上 , 而且宗申集团也得到很好的投资回报 。 在美国和加拿大 , 还能找到类似成功的案例 , 包括像海底捞、豆捞坊等餐饮企业 , 也都因为在海外有很好的布局 , 这次疫情期间还有不错的海外收入 。 这除了上述中国企业正确的出海方式以外 , 也和美加良好的商业环境、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包括有一大批优秀的华人)紧密相关 。 即使没有这场疫情 , 全球产业链都将发生新的变化 , 只不过疫情会让这种改变来得更坚决、更彻底而已 。


推荐阅读